广东举办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为特殊儿童开拓谋生道路
香港女子邓家怡在现场和小朋友互动
孩子们共同进行创作
大家都知道,少年宫、特殊学校只招收18岁以内的特殊孩子,他们成年后怎样自力更生?省博物馆正展出“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很多特殊孩子具有突出才能,就业前景却甚忧。主办方希望,此次展览能展示孩子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开拓一条谋生道路。
绘画展现孩子内心世界
不少特殊孩子往往在某一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他们有的是绘画天才,有的极具音乐天赋,有的记忆力超强……日前,记者在省博物馆三楼看到,1100平方米的主题展场中,展示了全世界近40个国家最有创意与爱心的儿童艺术。这些作品中包括10名自闭症孩子创作的60幅绘画,还有自闭症、脑瘫等多种特殊儿童的自画像。从中可以看见这些儿童内心对自己的焦虑、认同、欢欣与成长。人们还能通过视频走进特殊孩子的家庭、学校生活。
盲童王子安被喻为“音乐王子”,他也在现场为观众、听众演奏。
“这些孩子很有艺术天分,从一些自画像可以反映出内心世界。我的孩子胆子挺小,不敢上去表演,而他们就很大胆,也很有表演欲望。”带着4岁半儿子来参观的谢女士告诉记者。
多数特殊孩子就业堪忧
不过,虽然特殊儿童中很多人很有才华,就业前景却堪忧。少年宫早期的特殊学员目前大部分只能待在家里,由父母抚养。
广州市少年宫老师周嘉敏援引一份关于智障人士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说,广州市具有基本工作能力的智障人士能到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目前还不足2%。
“这个艺术大展就是要展示他们的艺术才能,让普通人了解他们,通过视频、互动等形式走近他们的生活,让普通人不再反感、恐惧、排斥他们,这样他们融入社会才不会遭到异样眼光。”周嘉敏说,即使只是“看见”特殊儿童,较之“无视”,就已经是一种改变。
嘉宾望特殊孩子“从艺”
6月29日,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儿童创意设计”活动,主持人是中国孩童创意行动协会的创办人、1988年出生的香港女子邓家怡。
邓家怡告诉记者,她在香港经营着“Go inside”咖啡店和“无声意大利餐厅”,聘请的员工中有70%是聋人和弱听人士。“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餐厅设置了很多工具,桌面都贴着菜单,上面写明打包、加水、叫什么饮料等下指令的方法,桌上有纸笔、手语卡,客人可以很容易地与特殊员工交流。”
邓家怡说,这些特殊人士入职前都经过培训,不过也曾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有年轻的情侣赶着去看电影,因为员工听不太清楚,客人就抱怨点餐太慢。“不过很多正常人都能够理解,一些小问题也基本上可以解决。”
香港人“梁太”在广州当义工16年了,此次她在省博物馆公共互动区域“我能”微社区当义工。她告诉记者,在香港,有些特殊人士到报亭工作,或者在餐厅当收银员,一些特殊人士上班时有义工陪同,香港对他们的包容度和普及面比较广。但也不是很多公司或餐厅会提供岗位给特殊人士,而且,提供的大多是一些和客人没有交流的工作,比如做打扫、洗碗。
邓家怡说,此次举办“儿童创意设计”活动,就是发掘孩子们的创意,希望实现其价值。而周嘉敏则表示,“以前聋人大多从事按摩职业,我们希望少年宫的特殊孩子们以后可以将艺术作为就业出路。”
来源:新快报
原标题:他们心灵手巧 可否以艺谋生?
责任编辑:TY02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