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手语起舞 和无声世界共舞

  •  
  • 浏览次数: 71
  •  
  • 发表时间:2015-10-14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你见过“千手观音”的表演吗?今日,《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携手广州农商银行、扬梦之风艺术团,在维多利广场举行首场“广州农商无声的爱社区行”活动。这次活动,旨在为特殊朋友提供表演机会、让他们的艺术热情能够任意挥洒的同时,也诚邀广大市民和普通孩子们来到现场,与特殊朋友结对子,一起表演,一起克服艺术道路上的困难。

  在无声世界起舞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晚7点,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一楼大厅里,随着音乐响起,一群人跟着志愿者手指打出的节拍,翩翩起舞。7分钟后,舞蹈结束,舞者围成一圈,用手语讨论舞蹈动作和队形。这些失聪的舞者,组成了一个名为扬梦之风艺术团的特殊艺术团队。采访当晚,他们正在为“广州农商无声的爱社区行”活动进行排练。

  白天,38岁的田华是一名档案员,到了晚上,换上黑色舞蹈鞋的她便成为了扬梦之风艺术团的一名舞者。因为听觉缺失,虽然对舞蹈一直充满向往,但却一直难以找到一个能让她表演的舞台。一年前,经朋友推荐,田华的舞蹈梦在时隔30年后,在扬梦之风艺术团得到了实现。“保养身体,不能生病,健康、开心,希望残疾人要勇敢、骄傲。”田华用纸笔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开始跳舞的原因和期望。

  32岁的云芳,是最早进入扬梦之风艺术团的一批团员。虽然记节拍和舞蹈动作并不容易,但因热爱,云芳坚持了下来。她告诉记者,2006年第一次入团后遇到了许多志愿者和聋友,一群人热闹玩耍、用手语对话,让她原本平淡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

  与云芳一样,40岁的陈信标也是扬梦之风艺术团最早的一批团员之一。在艺术团中,陈信标不仅找到了不少朋友,也有了一个放松心情、表现自我的舞台。不久后,他还将同为聋人的太太也推荐入团,夫妻俩搭档,同台表演。

  2个小时的练习时间里,13位舞者轮流练习,不时用手语进行交流,调整动作和队形。一首7分钟的《龙的传人》,对普通人来说一个星期内就可熟记并完整表演出来,但聋人需要至少3个月。据艺术团团长冯家和介绍,聋人除了需要熟记舞曲动作外,还要学会看志愿者的节拍手势,在变换队形时一边做舞蹈动作,一边用眼睛观察节拍,脸上还要跟随歌曲歌词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表情,“一心三用来进行表演,因此练习时间要比普通人更长,难度更大。”

  艺术团寻求专业支持

  广州的扬梦之风成立于2007年11月22日,由原省聋协主席邹建生发起创建,是一个主要由聋人朋友组成的特殊艺术团队,为全社会提供各种舞蹈表演及手语教学活动。

  扬梦之风艺术团招募团员的条件很简单,不论有无舞蹈基础,只要热爱舞蹈,能够坚持进行排练即可。据冯家和介绍,目前团员约有34名,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青年组年龄在21岁到35岁之间,老年组平均年龄约为50岁。艺术团的团员们通过视觉感知节拍,因此要练熟一个舞曲,需付出比普通人多几倍的努力。

  目前,扬梦之风艺术团正四处寻找演出的机会,一方面是给艺术团的成员们寻找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让他们能得到一种社会的认可。扬梦之风艺术团建团至今已有7年,但因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艺术团发展艰难,面临缺少专业老师及专业演出服的困窘,急需社会人士和社会团体的支持。

  时报搭建沟通平台

  为了给扬梦之风艺术团的聋人朋友们提供表演机会,让他们的艺术热情能够任意挥洒,让他们的艺术理想有所寄托,10月11日,即今日,《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携手广州农商银行、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市少工委、扬梦之风艺术团,在广州市维多利广场举行首场“广州农商无声的爱社区行”活动。活动中,普通孩子将有机会和扬梦之风艺术团的聋人朋友们同台演出,在表演结束后,孩子还可以和这群特殊朋友互相结对子,互相学习对方的舞蹈,一起克服艺术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据悉,接下来,《信息时报》爱心档案还将以进社区活动为平台,招募更多的特殊艺术团体,比如智障孩子绘画班、聋人乐器团等,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起同台献艺,为热爱艺术的孩子和特殊人群搭建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如果你的孩子热爱舞蹈,愿意和特殊朋友们进行交流,可以搜索微信号:aixindangan或者扫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平台“信息时报爱心档案”。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手语 无声世界 残疾人 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