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功进行
医疗专家耐心细致实施手术
“嗯,听到了,听到了,还是有音乐的世界最美妙。”安平县37岁的小伙子李玉(化名)侧着头,面带微笑,兴奋异常。在人工耳蜗调试好并开机后,他彻底结束了两个多月的无声生活,重新回到有声的世界。
这,要得益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为他植入的人工耳蜗。
双耳失聪,年轻小伙沮丧异常
37岁的李玉在天津做生意,12年前左耳听力下降,听不清左耳旁的声音,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不好,后来左耳失聪。孰料祸不单行,3年前他的右耳听力也开始下降,耳朵经常嗡嗡作响,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虽经治疗但症状并未根本好转,听力呈下降趋势,由此他开始佩戴大功率助听器。直到两个月前,佩戴助听器也难与他人言语交流时,他利用回家的机会到哈院耳鼻喉科就诊。
哈院耳鼻喉科主任许尧生教授为他做了详细检查后,诊断李玉患上了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了让李玉能重回有声世界,许尧生主任和他的团队决定为其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十年磨一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获成功
“人的耳蜗就像电话的麦克风,而后面的听神经就相当于电话线。如果‘电话线’没坏,而麦克风损坏了,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一个人造‘麦克风’,重新实现通话的功能。这个‘麦克风’就是人工耳蜗。”许尧生教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记者解释了人工耳蜗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经过外耳收集、中耳传播到达内耳,由内耳的耳蜗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外界的声音。
如果耳蜗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而功能下降,就会引起感音性耳聋,严重者可导致深度耳聋甚至全聋。虽然使用助听器放大声信号可帮助部分尚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恢复听觉,然而,对于很多重度耳聋患者或全聋病人,助听器也无济于事。而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帮助重度听力损失的聋哑人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手段。
人工耳蜗分为体内机和体外机两部分,体内机需由手术植入人体内,之后再将体外机佩戴在耳朵上。人工耳蜗是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耳聋患者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成为能帮助重度以上耳聋的成人和儿童重建听觉,开启有声世界的重要钥匙。
由于人体内耳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内耳手术需要万分精细。人工耳蜗的体内机厚度仅约1厘米左右,要把机器埋到遍布神经的耳内风险非常大,对手术仪器和医疗技术,以及医生的经验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除去麻醉可能会导致的风险之外,在手术进行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眩晕、面瘫以致于颅内感染等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省内只有个别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才能开展此项手术。
近几年,哈院耳鼻喉科为了这项手术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该科医生多次赴上级医院专项学习进修,并先后引进了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声阻抗、电测听等先进的检测设备,为这项技术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手术成功,哈院特邀国内耳鼻喉科专家亲临主刀,许尧生教授及科室骨干力量全力配合。手术采用小切口方式,借助显微镜仔细地磨开乳突,精细地打开面神经隐窝,并注意保护好面神经,充分暴露圆窗龛,于圆窗龛前下方打开鼓阶,精心细致地将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耳蜗内,目的是靠电极刺激残留的毛细胞,最后形成听力。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圆满成功。
人工耳蜗适用人群越来越广泛
人工耳蜗植入术在1995年已经开始在我国开展,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一些特殊适应证的耳聋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传统人工耳蜗植入术,存在大切口带来的问题,皮瓣愈合不佳,感染、残余听力的损伤以及听敏度和康复效果受影响。”许尧生教授表示,为李玉实施的最新技术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切口小、痕细微或无,头发剔除少或不剃,头皮不易发生感染、缺血、坏死,让患者满意度更佳,重要的是微创植入,保护了残余听力。”
资料显示,世界有超过40万人使用了人工耳蜗,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语前聋的患儿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后,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上普通学校读书学习,将彻底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语后聋的成人术后也恢复了接近正常的听说能力,重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目前适应症有以下几方面:术前完全没有残余听力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内耳畸形和耳蜗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合并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小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高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以及有残余听力但佩戴助听器后经过3至6个月的听力康复训练听觉仍无明显改善,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才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最佳年龄为1岁到5岁之间。
提升认知,帮更多耳聋患者体验美妙世界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做40多万个人工耳蜗,而在中国每年总共才有三四万例。相对于全国数百万的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患者来说,人工耳蜗的植入数量是杯水车薪。知晓度低、接受度不高、价格贵,这三大因素让人工耳蜗“养在深闺人未识”。
谈及人工耳蜗的现状,许尧生教授说:“首先是很多人不知道有人工耳蜗;其次,即便知道了,但由于人工耳蜗的体外机和助听器一样,不少人认为这是残疾的标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植入人工耳蜗的价格较昂贵,进口的产品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万,除了手术费还有每年的维护费用,一般家庭较难承受得起。但不管怎样,植入人工耳蜗后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所花费的金钱。”
人工耳蜗植入的成功,标志着哈院耳鼻喉科已经在人工耳蜗植入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对于提升整个衡水地区耳鼻喉领域的技术水平做出尝试性探索,同时也为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重度耳聋患者充分认识到人工耳蜗技术对恢复听力带来了的益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耳聋患者得到人工耳蜗手术的机会。
来源:衡水日报
来源:衡水日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