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绘精彩——聋人企业家王延勤的故事

  •  
  • 浏览次数: 65
  •  
  • 发表时间:2015-10-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聋人是常人眼里的弱者。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难以与正常人交流。他们的人生道路,注定要比别人艰难,他们要创造自己的未来,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有这样一位聋人,他在30多年的生命中创造了太多的不平凡:他苦学绘画,中专毕业后成为印染厂的设计师;由于设计能力出众,他被深圳的一家香港公司聘用从事美术设计6年;回上海后,他自己创办了一家印刷企业,还帮助14名聋人就业!他的名字叫王延勤。

    勤奋使智慧闪光

    王延勤出生于三年困难时期,母亲患有尿毒症,父亲是上海一家企业的工人,全家的生活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维持。3岁时,王延勤因药物过敏,失去了听力。7岁那年,他告别在浙江海盐的妈妈,进入上海第四聋哑学校学习。

    尽管周围是一片寂静,但王延勤真切感受到了聋校老师对他的关怀和帮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王延勤家境贫寒,每月领取助学金,但他非常刻苦,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渐渐地,他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一块手帕上的动物图案,也能吸引他照着画半天。每逢假期和父亲回老家,他利用这个机会捕捉江南农村的田园风光,用稚嫩的小手绘出一幅又一幅生动的图画。

    后来,他进入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美工班学习。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进步飞快。他尤其喜爱漫画,订阅了许多美术等杂志,在4年时间画了10多本厚厚的漫画、速写集。

    技校毕业后,王延勤进了上海第七印染厂当了美工。这个聋哑小伙子能行吗?大家对他很不放心,因为厂里生产的床单、窗帘、台布等产品,大部分是出口外销的,因而质量要求很高,对美工的技艺要求更为严格。而小王凭着扎实的绘画基础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掌握了美工技艺。他精心完成一道一道描稿工序,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交出了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份答卷,得到了师傅们赞许,也使厂领导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王延勤深知,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要在厂里站住脚,必须再接再厉。他一有空就缠着师傅学习中国画的各种技法。他的聪明和好学感动了师傅,师傅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王延勤用辛勤的劳动使自己的天赋燃烧起来,他的美工技艺大有长进,不久成了厂里的美工设计师。

    1989年10月,本报向社会公开征求标志,王延勤也跃跃欲试,经专家评审,他的标志以造型简洁、寓意深刻而获得了此次征稿的一等奖。这次成功大大鼓舞了他。同年11月,他的漫画作品《领奖台后面》获得日本横滨体育漫画大赛佳作奖。

    1990年,王延勤被派到深圳,在一家中港合资的印染公司从事花布设计。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交流的障碍,健全人的不理解,对他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家公司的老总以与聋人沟通一定很困难为由,单方面宣布与王延勤签订6个月的合同,并规定如他的技艺不能胜任就立即解聘。王延勤接到的头一项任务是为一家香港公司设计猛虎图,对方要求非常高,不少设计师都望而生畏。可王延勤胸有成竹。当笔法流畅、色彩光洁、栩栩如生的设计图样摆在老总面前时,老总被王延勤的心灵手巧折服了。一年后,当同来的健全人合同到期时,他却被留下,公司与他续签了5年工作合同,他的月薪也从起初的700元加到1500元,后来逐渐增至5000元。

    不畏艰辛创新业

    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近6年的工作生涯,使王延勤领悟到,崭新的时代为每个有抱负的青年都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他深信,健全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能行!1995年底,他拒绝了港商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上海,在父亲和朋友们的支持下,走上了创业之路。

    王延勤决定凭借自己的美术设计专长,加上在合资企业中学到的管理经验,开办一家印刷厂。他筹措了30万元资金,注册了景龙印刷厂。然而,创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他是聋人,出去办事有时和人在纸上笔谈,有时靠父亲出面,十分不便。经过一番周折,他在市区觅到了一处厂房,签订了长期租约,购买了3台印刷机,又招募了几个下岗的聋人。正当万事俱备,准备开业时,有关部门却不予批准,因为他的厂房结构严重老化,一旦开始生产,机器巨大的震动必将使这座老旧房屋开裂,后果不堪设想。王延勤犹如挨了当头一棒,他不得不另找场地。

    困难是块磨刀石,它磨砺了王延勤的意志,使他越来越坚强。王延勤没有退缩,继续四处奔走找厂房,筹资金,终于在闵行区梅陇镇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厂房。小厂总算开张了,王延勤清楚地记得,第一笔生意是一盒名片,15元。

    渐渐地,企业有了起色,第一年产值近300万元,扭亏为盈。第二年产值又有上升,不过效益依然不佳。王延勤又研究了上海的市场前景。他感到,随着企业广告意识的不断增强,商品包装日益精美,这就要求自己的产品去适应这个趋势。于是,王延勤大胆投资,购置了德国的印刷设备,扩充了原有的厂房,扩大生产能力,并请来有经验的老师傅,严把质量关,保证印刷的颜色均匀、准确。这下,客户近悦远来,高档印刷制品的订单络绎不绝。

    向残疾人伸援手

    付出普通人数倍努力的王延勤终于成功了。但没有忘记办厂的初衷:为残疾事业作出贡献。

    家住梅陇镇陇西村的聋人阿昌刑满释放后,哪个单位也不敢接受他,绝望中他向王延勤求助。王延勤想,阿昌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人员,虽然犯罪入狱,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改造,应该已有转变。他现在刑满释放,更需要有人去关怀。

    阿昌进厂后,王延勤用手语和他“谈话”,告诉他要努力工作,用一双劳动的手改变自己的人生。起初阿昌干得不错,可几个月后他又闹情绪了,嫌工资低,待遇差。王延勤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拿出15名残疾员工的工资待遇单给他看,开导他,告诉他好好干,厂里是按劳计酬的,干好了待遇会逐步提高的。如今,景龙厂没有一个人歧视阿昌,大家从生活到工作,处处关心、照顾、帮助他。一年多来,阿昌终于有了进步,他安下心来,埋头苦干,工作十分称职。

    七宝镇有个叫唐志勇的聋人。他父母都是退休工人,父亲患有癌症,自己又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而下岗,全家就此陷入困境。5月下旬,唐志勇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同父母一起来到了景龙厂找王延勤。王延勤慨然决定接纳唐志勇为景龙厂职工,让他父亲安心治病。有人问他:厂里残疾人这么多,为什么还要接纳他?王延勤淡淡地说:“我不为残疾兄弟排忧解难,难道把他推向社会?”

    王延勤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风范,不仅得到了周围群众的赞扬,也得到了社会的首肯。今年5月,王延勤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上海市优秀残疾人。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大自然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志,使弱者不亚于强者。王延勤的经历,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这一道理。(来源:微博)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企业家 王延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