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高考:梦想所在 自强不息

  •  
  • 浏览次数: 76
  •  
  • 发表时间:2015-11-0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实现了上大学梦的元平学子。

除了学业的成就,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是这些孩子最重要的课程。

在深圳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们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们饱含着生活的热情和理想,他们经过发奋努力,考入本科就读、进入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成为特奥会的世界冠军,它是深圳市唯一一所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服务的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寒窗苦读十余载,只待金榜题名时。每年6月,是学子们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在千军万马冲上高考的独木桥时,还有另一批学生,也在跋山涉水奔赴前程。高三的上半年,是听障学生报名参与全国聋人高考,改变人生、实现梦想的重要时段,每年都有一批听障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入读本科、专科。

        4 月26日,2015年全国聋人高考落幕,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高考录取率达100%,本科录取率达50%,这意味着又有一批听障学生能够进入梦寐以求的高校就读,埋藏在心中的梦想种子终将发芽、开花。

备考时间仅有两年半

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知道,两天高考的背后需要无数个日夜苦读,而这种付出对于听障学生而言,更是双倍的,听不见老师说话,只能读唇语依稀从老师的嘴形了解知识点;理解能力较弱,即使辨别了一句话的内容,也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在元平特校任教15年的王太华老师说,“同样是高考,聋人高考仅有两年半的学习时间;同样的知识点,给听障孩子上课,一节课的内容三节课都不一定教得懂”。

为此,老师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课本知识,每一堂课老师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除了普通教学的游戏、课本剧、视频等形式外,老师们还需要运用手语与学生沟通,有时候遇到《中国手语》上没有的词句,老师也要与学生们一起自创手语表达。

文化与专业知识两手抓

冲刺高考的背后,是一个个内心深藏的梦想。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招收的学校有限,能选择的也仅有画画、计算机之类无需过多与人沟通的专业,而聋人高考既需要考普通高考考察的文化知识,也需要考专业特长。

说起这些已经就读大学的学生,老师表示,一切努力他们都看在眼里。王太华老师说,他曾教过的2013届的廖泽南,如今已经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除了家教严,他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每个周末书城或图书馆都能看到他认真学习的身影,甚至平时同学们在踢球,老师需要“命令”他放下手中的书本出去做运动。广泛阅读带来的是思想的深度,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作文是难点,但是廖泽南的作文往往能透露出对问题较深入的看法,对时事和国情的关注。

今年毕业的郭嘉璐,同时被报考的4所大学录取,成为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近几年高考获4所大学录取的唯一学生,如今她是长春大学国画专业的一员。她的画作多次被送去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比赛并获得金、银奖,同时她还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团员”“广东省优秀团员”。班主任杨华老师说,郭嘉璐一直想成为画家,为了这个梦想,每天早中晚同学们的休息时间,她都会去图书馆学习或者去画室画画。

热爱生活是必修课

看见自己的学生进入好学校就读是每个老师最大的心愿,但是对于元平特校的老师们而言,能帮助学生重拾生活的信心,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则成为更重要的目标。

在学校的每个教室里,窗台边的花草生长得格外茂盛,这些小生命迎接着每一天的阳光,也迎接着每一个孩子的笑靥。杨华老师介绍,每个学生都能从学校领取植物和种子,养花种地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希望能够让孩子们从自然中陶冶性情、敬畏生命。

虽然无法和正常人沟通,但这并不妨碍听障学生对这个社会的爱,他们的生活远比想象更精彩。郭嘉璐早早加入了龙岗义工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义工活动,还常常与同学们去书城进行手语教学。此外,她还是学校舞蹈队、游泳队的成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各类文艺比赛获奖。周琳曾参加市残运会,并获得羽毛球赛单打第一名的好成绩,她也喜欢画画、摄影和旅游,作品多次参展、获奖。



        来源:深圳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高考 听障学生 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