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舞蹈团:静静绽放的茉莉花
韩萌萌是青岛聋校职专二年级的学生,也是校舞蹈团的团员。每天中午,她会和其他舞蹈团的成员一起,利用午休时间排练舞蹈。在不少同学看来,韩萌萌是在浪费时间,但韩萌萌却没有放弃。
在近期举办的青岛市第十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上,韩萌萌所在的舞团,凭借舞蹈《茉莉花》荣获一等奖,韩萌萌用纸和笔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那是她“人生中最骄傲的一天”。
用“心”跳舞的孩子
张雅琳是青岛聋校的舞蹈老师,从2000年入职开始,一直负责学校的聋人舞蹈团。
“我就是她们的耳朵。”张雅琳说,学校的聋人舞团1984年成立,现在舞团的人数稳定在20人左右,都是上初中、高中的小姑娘。张雅琳说,因为这些孩子听不见,所以就需要老师一遍一遍地纠正她们的动作,一个扇子舞里面的波浪动作,孩子们就要练整整一上午。
张雅琳老师在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动作好纠正,关键是节奏和孩子们对于舞蹈的理解。”张雅琳说,每排一支新舞,她总会先向孩子们讲透这个舞曲的内容,比如说《海的女儿》,在排练之前,她会告诉演“海草”的孩子,去想象自己在大海里,无忧无虑随波漂荡的那种感觉,这样跳出来的舞蹈,才算是“走心”。
“虽然我们听不见,但我们会去想象音乐的样子。”还在读高一的舞团队员甄慧慧用纸笔写到。
张雅琳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舞团里的孩子是靠心去想象音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代替耳朵,虽然她们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一些比较柔的舞蹈,孩子们还是跳不好,她们真的很努力,努力像我们一样。”
跳舞让他们更加自信
为什么非要让聋人孩子去跳舞,有这时间干点别的不好吗?这样的疑问张雅琳在刚刚入职的时候也曾有过,因为之前并没有学过手语,所以每次上舞蹈课她都是纸笔加手跟孩子们交流,受累且没什么效果,对那时的张雅琳来说,教聋人孩子跳舞是“上级要求的任务”,她必须执行。
与其他学校不同,青岛聋校从小学开始就为学生开设了律动课、舞蹈课,如果孩子对舞蹈有兴趣可以进舞团进一步深造,这些全部是免费的,甚至学生的舞鞋和服装,也全部由学校买单。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们听不见就放弃她们。”张雅琳说,这是学校领导告诉她的,也是这么多年她的工作感悟。在工作了很多年之后,张雅琳发现那些跳舞的孩子会更加地自信,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学生的动作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
郭彩霞今年已经高三了,但是她每天依然坚持和其他舞团的成员一起训练,虽然以后不可能成为一名职业的舞蹈演员,但是她希望自己能把舞蹈作为一种爱好坚持下去,像其他正常的女孩一样,郭彩霞认为舞蹈可以让她拥有一个好的身材,这跟她能不能听见没关系。
张雅琳说,从舞团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届青岛残联的文艺汇演她们都会拿奖,虽说拿奖已经不稀奇了,但是每当听见自己带出来的孩子获得名次,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带队老师都会激动地流泪,这眼泪里面不仅仅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坚强。
来源: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