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征集:你愿意当听障儿童的耳朵吗?

  •  
  • 浏览次数: 65
  •  
  • 发表时间:2015-12-2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在手语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手语转换游戏。
    众筹篇

    关键词:听障 亲子 志愿者

    “妈妈,你辛苦了。”当六岁的女儿乐乐(化名)用手语比划出这句话的时候,陈女士欣慰地笑了。12月13日,在罗湖社会创新空间,一群孩子和家长在这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这里是聋健共融亲子项目“耳朵妈妈”的启动仪式现场,参加这场活动的有6岁至10岁的健听孩子家庭,也有1至4年级的听障孩子家庭。有趣的手语游戏和亲子交流环节,让听障人士和健听人士家庭在欢笑中融合在一起。

    “之所以叫‘耳朵妈妈’,是因为我们发现听障群体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改变对社会的认知,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到听障孩子,更多人愿意成为他们今后的小耳朵。”深圳市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的创办人李刚表示。作为活动的发起方,深圳市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希望以手语为切入点,创建一个低门槛的、健全人士和听障朋友自由、平等、互助、互动交流的平台。“我们以公益手语、亲身体验式游戏、平等交流的形式,让听障孩子从小就开始在父母的陪伴之下,慢慢适应和健听人接触,同时也逐渐地融入社会,也让健听的小朋友学会更多的坚持和专注。我们希望以家庭为单位,在两种不同的家庭中搭建平等、互助、互动的沟通桥梁。”

    因此,他们找到南都每人计,希望邀请更多人加入这场聋健共融亲子项目。未来半年内,“耳朵妈妈”还将举办12场活动,包括亲子讲座、手语教学、手语PK大赛等,每场活动将邀请5个听障家庭和5个健听家庭共同参与,让双方家庭进行有意义的游戏,一方面,让听障孩子和健听孩子进行共融,另一方面,让双方家长一起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拉近亲子距离。

    众筹清单

    活动场地:可容纳50人,地点在罗湖、福田、南山。

    音响、投影仪:活动现场播放音乐、视频等,希望借用。

    参与家庭:每场活动需要5个听障儿童家庭和5个健全孩子家庭参与。

    志愿者:每场活动需要5-6名志愿者,负责布场、撤场、维持秩序等工作。

    现状 听障人士: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

    中国有2000多万无声的群体。2000多万人不是小数目,但是我们却很少察觉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中前行,在主流社会中,很少有他们的信息,即使有,也很少被关注。

    用自己的逻辑理解世界

    他们大多能生活自理,但是因为长期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只能用自己的逻辑理解世界。“国内90%的听障儿童都面临与家长沟通的障碍。”据两杯水的手语翻译元梓扬介绍,听障人士由于失去了听力和语言等有效的沟通工具,他们慢慢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这个群体自身的思维逻辑。然而,这样的思维逻辑和听力健全人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最终导致听障群体逐渐地游离于社会的边缘。

    缺少有效的社会融入环节

    长期的沟通障碍使听障人群和健全人群之间一直存在一条无形的“沟壑”,这条沟壑将听障人群隔绝在主流的社会关系之外,甚至在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亲密的社会关系之间,也存在难以有效的沟通状况。“前者认为自己是残障人,后者有义务帮助他们。后者认为他们的残障不严重,且两者之间没有办法沟通。这样的分歧、误会比比皆是,极大地影响了聋健共融在国内的实践和推广。”元梓扬表示。

    目前,95%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以语言培训等生理机能康复为主,而缺少有效的社会融入环节。不少听障人士从儿童起就开始远离主流社会。

    “要跨越这一沟通的界限,需要从小开始,在健听亲子家庭和听障孩子的家庭中搭建起沟通桥梁,帮助他们互相融入。”元梓扬介绍,深圳市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一直想为这些小朋友做点事情,今年年中,在手语培训和手语翻译服务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启动聋健共融亲子公益项目“耳朵妈妈”,“让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这些孩子今后生活的耳朵。”

    案例 听障人士看病:仅说明病情就用了半小时

    一支笔,一张纸,这就是听障人士小齐和医生交流的全部工具。仅仅是说明病情,就花了将近半小时。“医生不理解我们要说什么”,有些问题用笔沟通似乎不怎么奏效,旁边的候诊病人也开始有点微词。小齐有些不好意思,他觉得太麻烦医生了,也担心让后面候诊的患者等待太久。

    事实上,小齐每次一个人去看病,都要面临这样的难题。挂号、看病、检查、取药……这些就诊过程对健全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于听障人士而言却并不容易,每次求诊都格外艰辛,严重的甚至延误病情。而深圳3万多听障人士,都面临着相似的窘境。

    这一天,小齐去医院检查,多了一位手语翻译陪着他。到了主诊室,当医生问:“你的头痛是胀痛还是刺痛?”的时候,小齐就有点理解不了,后来通过手语翻译的反复解释,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医生的问题,然后作出了回答。

    后来医生让小齐去照CT,照完之后,护士说:“你们半个小时后,可以直接找医生,她能看到照片。但是如果需要拿实体CT片,要三天后才能拿。到时直接在主诊医生那边拿就可以了。”但这句简单的话却让小齐觉得十分奇怪,他疑惑地说:“不拿CT片,医生怎么看?不是说半小时后可以拿CT片再找医生吗?为什么现在又说是要三天后?”

    原来,手语的语法特别是自然手语的语法和健听人平常说话的语法是不一样的。手语翻译表示,“听障人士的社会认知比健听人要差一些,很多健听人都明白的道理或者简单解释一下就懂的,听障人士却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解释,而最后他是不是真的明白,也很难判断。”

    8年快过去了,我们发现,我们力量太弱小,我们声音太微弱,对这2000多万沉默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声音来帮他们说话,需要更多的人知道:失学是一种障碍,残疾是一种障碍,贫穷是一种障碍,不能有效沟通,更是一种障碍。

    ———深圳市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创办人李刚


(附:……)

众筹活动明星发起人

深圳市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创办人李刚:

不能有效沟通是一种障碍

深圳市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创办人李刚是一个IT从业者,2003年来到深圳,在义工联做义工时,偶然接触到听障人群,看到无声的手语,李刚立刻着迷了。从那时起,他就萌生出搭建手语交流平台的念头,“两杯水”随之诞生。

“两杯水”是一个健全人士和听障朋友自由、平等、互助、互动交流的平台,愿景是让听障人无障碍融入社会。“一杯水是公益,一杯水是趣味,水很好地诠释了柔弱胜刚强的寓意。”

“从2007年以来,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即如何能让听障人士和社会有效地沟通。8年快过去了,我们发现,我们力量太弱小,我们声音太微弱,对这2000多万沉默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声音来帮他们说话,需要更多的人知道:失学是一种障碍,残疾是一种障碍,贫穷是一种障碍,不能有效沟通,更是一种障碍。”

从2007年至今,两杯水采用手语角、手语交流活动、手语培训班和手语表演队等多种方式来推广和培训手语,8年间培训手语16000多人次,并陆续吸引了数十名听障朋友长期参与、加入到手语培训的活动中来。

随着对手语的深入接触,李刚发现,手语不仅仅是一个爱好,还可以让它成为一种职业。基于这种想法“两杯水”推出了一个公益免费项目———译声手语预约翻译服务,从而让更多的普通听障者能享受免费的手语翻译,让他们能到医院看病、到银行办理业务等。此外,“两杯水”还在筹备遥声远程手语翻译项目,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听障者提供面对面的手语翻译服务。

李刚认为,沟通是让双方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对听障人士更是如此。“我们需要慢下来,用心沟通,这样你可以听到更多声音。”

长期征集

征创意心愿梦想寻找公益活动股东

每人计长期征集各类众筹创意,邀请你来当公益股东,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关注“阁壁”,微信号:nd82121212。

微博:请私信:@南都深圳读本。

报名方式

1、联系电话/微信:

元梓扬15989254216

2、扫描二维码,回复“耳朵妈妈”报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公益活动 耳朵 听障儿童 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