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儿走失13载北京民警帮他找回家人 今春回家过年
昨天下午,与父母失散13年的25岁聋人青年向大巧,与刚从四川赶来的父母抱头痛哭。往年最讨厌过春节的大巧,在好心人和海淀公安分局圆明园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终于和父母团聚,要高高兴兴回家过大年了。
图中左一为民警任宝国;左三为郝悦;左四为大巧;左五为大巧母亲
儿子走丢 母亲哭晕
向绍明夫妇瞅着手机里存储的儿子幼年时的相片,向记者回述了当年丢孩子的遭遇。2003年4月12日下午5点,大巧刚从老家被带到在京打工的父母身边,年仅12岁的他独自出门玩耍,直到晚饭时却还未归来。向绍明夫妇忙找亲戚和工友数十人在北京街头四处苦寻。仍无大巧的音讯,母亲苏绍玉坐在马路牙子上哭成泪人,昏倒在地。
警方接到报警后,在附近的救助站、孤儿院调查,都没有找到大巧。之后的每一年,亲人们都在北京寻找,几乎走遍区县村子、大街小巷,多处张贴寻人启事。“可能孩子不在了,被拉去卖了器官,或者被打断腿成了乞丐,”苏绍玉称自己常整夜睡不着觉,心如刀割。寻找了10年,依然没有孩子的下落。2013年,向绍明夫妇离开伤心地返回四川老家,走时仍嘱咐北京的亲友,继续帮忙寻找孩子。
错写姓氏 进孤儿院
根据大巧模糊的记忆,当年他不知怎地就坐上了一辆汽车,走了很远,下车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又无法与别人交流,又冷又饿,他在路边商店偷吃的,被店主打了一顿,送到派出所。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已到昌平。民警问他姓名,没上过学的他只会在纸上写名字,却把“向”写成了“何”。一字之差,使民警当年没能帮他找到父母的信息,他被送往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下属的一家孤儿院。
“姐姐”当“妈” 永不言弃
2003年底,正念大二的女孩儿郝悦,作为一家救助机构的志愿者,到孤儿院做志愿服务时认识了大巧。“我会哑语,虽然当时他还不会手语,但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聊聊,那会儿也只有我能和这个内向的孩子交流,就常常来看他。”就这样,大巧就有了一个堪比母亲的姐姐。后来,郝悦和救助机构负责人商议,将大巧接到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上学,郝悦还每周五接大巧到北京父母的家中居住,周日再送他回校上课。
最初,郝悦的父母都觉得她这么年轻,还没结婚,照顾这么个大男孩有些不合适。但郝悦坚持,除了她没人能和大巧这么好地交流,不能丢下他不管。她费尽心思,让“弟弟”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去公园玩,吃麦当劳,参加各种活动。大巧逐渐开朗起来。
17岁时,大巧结识了校外干偷摸的聋人,被他们影响,走上了歧途。“他们有共同语言,又给他房间住,吃好喝好,买名牌衣服。而我那时每月只挣2000元,没法给他那么多。他总向我要钱,我每次都给他八十、一百的。后来发现他要走500元充QQ,我生气了,就不再随意给他钱了。后来我接到看守所电话,说大巧需要钱,以为又是他找人骗她钱,就没理。”可过了一个月大巧都没再联系,郝悦心里毛了,“他没生活来源呀。我到处找他,自己去到看守所查,才得知他在天津一监狱里,就赶了去。”
大巧因跟着别人偷东西,被判刑一年多。郝悦等“弟弟”出来,帮他找到房子,介绍工作,但他看不上那些薪水不多又辛苦的普通工作,再次犯事,又获刑一年多。郝悦很伤心,但依旧没有放弃“弟弟”。“我不管,谁管他呢?”在他出来后,她仍然沟通劝导,给他关爱。“这次弟弟明显变懂事了。他努力去找工作,先后在搬家公司和汉堡店等处打工。”郝悦感到很欣慰。
执着民警 找到亲人
“我结婚后,丈夫人很好,支持我照顾大巧,但春节我们要到他老家去过。去年,我要带大巧一起去,他不肯。我们聊天时,他曾透露自己最讨厌过年。本来今年,我就想留下来陪他过年。”郝悦告诉记者。
大巧出狱后还遇到了个好女孩,很喜欢他,但她家里知道他早年与父母失散后,就不同意他们来往了。郝悦知道“弟弟”心里的苦,希望能找回父母,就悄悄托志愿者朋友打听。去年底,她的朋友爱猫志愿者张雪梅带大巧,到同样爱猫的海淀公安分局圆明园派出所民警任宝国家做客。任警官听说大巧的事后,只要是休息时间,就在人口核录系统中筛查,帮他寻找亲人。但用大巧父亲的姓名搜不到任何线索,任警官就让他努力回忆起母亲的名字,查到全国上百个可能人员的照片,让大巧过目。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辨认,大巧认出一张照片中很像他母亲。
任警官马上与这位苏女士曾经的房东联系,得知那租客姓“向”,不姓“何”。事情渐渐明朗,任警官终通过大巧老家派出所,找到其父向绍明。任警官让郝悦发送了大巧幼年时照片。“是我儿子!我们现在就去北京!”上周五,向绍明电话从四川打来,失声痛哭。
郝悦这才敢把找到其父母的事告诉“弟弟”。大巧兴奋得几天睡不着,他立即买回一个大行李箱,打算跟父母回老家。“你回去还会想我吗?会来看我吗?”郝悦冲“弟弟”比划着,大巧用手语回复着。“他说想!会!”郝悦幸福得哭了。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