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几乎没人懂手语 聋人看病谁来当翻译

  •  
  • 浏览次数: 201
  •  
  • 发表时间:2016-04-18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在义诊现场,手语翻译帮助聋人跟医生沟通

  昨天,苏大附一院的医生和苏韵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冒着大雨来到桂花公益坊,帮助几十位聋人解决了“积存已久”的健康问题。苏韵爱心服务队的刘海林说,聋人与医生交流困难,不愿意到医院看病,“小病扛着,大病拖着,很多聋人积存了不少健康问题。”在昨天的义诊现场,医生和患者之间还有一位手语翻译,聋人患者终于能跟医生顺畅地沟通了,不少人一口气挂了三四个号,把骨科、内科、心血管科都看了一遍。

  医生护士不懂手语听障病人“知难而退”

  这次义诊活动的负责人刘海林说,她去邀请医生时,很多医生表示自己从来没给聋人看过病,以致于忘了还有这样一群“沉默的病人”。“他们不是不生病,他们是有病说不出来。”在聋人的QQ交流群里,听说能力有障碍的巩先生写道:“我害怕去看病。”

  聋人就医最大障碍是医院里几乎没人懂手语,他们担心自己表达不清病情,也担心领会错医生的意思。姑苏区聋人协会的刘英松说,聋人遇上发烧感冒一般都不去看医生,扛不住了会找家里人陪同就诊,如果自己去看病,就得通过“笔聊”跟医生沟通。聋人语言语法和普通话语法不一样,“笔聊”也不一定能讲清楚病情。

  苏韵爱心服务队的王茜老师生病卧床时曾收到聋人朋友的问候短信:“你神精吗 针吃吗。”从事了30多年手语教学的王茜自然明白,这位朋友要表达的是:“你精神好些了吗?有没有去打针?吃过饭没有?”但从未接触过手语的人看到这样的文字就会觉得不知所云。

  除了跟医生沟通存在障碍,挂号、缴费、取药……就医的每个环节对聋人来说都不容易。刘英松听力有残疾,他懂唇语,而且能讲话,但是到了医院,面对戴着口罩的医生护士,他也无能为力。他说,戴口罩对于讲卫生来说是必须的,他看不到唇语也可以打手语,可惜他在医院找不到会手语的人帮忙。

  刘海林说,她所在的团队做过调查,没有手语翻译的帮助,医生看一名聋人患者的时间大约等于看七名普通患者的时间。“聋人的观察能力特别强,别人如果不耐烦,即使皱皱眉头,他们都会有所顾忌。”手语不普及、沟通困难、误解多,再加上种种担心和顾忌,聋人去医院要面对正常人想不到的压力,很多人就默默地选择了“知难而退”。

  儿科心脑血管科妇科

  聋人最难以应对

  对于聋人来说,自己生病可以扛着,但是孩子生病,却必须要看。“聋人全部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生病却得不到及时准确治疗,对他们打击很大。”据了解,很多聋人家庭,夫妻双方都是聋人。聋人面临着跟孩子沟通、跟医生护士沟通等诸多困难。刘海林说,在聋人中,孩子生病长时间得不到治疗甚至出现病危的情况并不鲜见。

  除了儿科,心脑血管科和妇科也是聋人难以应对的科室。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主要人群,很多老年聋人没上过学,不会写字,无法跟医生交流。而妇科由于涉及到隐私,就更难应对。在义诊现场,手语翻译一度紧缺,一名聋哑阿姨好不容易排队等到了手语翻译,她却想放弃,一个劲儿地摇头后退。经过志愿者的沟通才知道,原来她不好意思跟这名年轻的男性手语翻译讲病情。

  手语教学课件正制作

  将组织医护人员学习

  解决聋人就医难的问题,手语的普及是关键。“据我所知,没有医院可以提供手语服务,就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找不到一家有手语翻译的医院。”刘海林说,她从事志愿者服务事业很多年了,走进聋人的生活才发现,“衣食住行医”中正常人不在话下的简单问题,对于聋人来说却像一座座大山。很多聋人常年忍受着病痛,不去就医或者得不到彻底的治疗。

  苏韵爱心服务队为聋人提供了不少帮助,现在队里的王茜老师正在制作一套针对聋人就医的手语教学课件。“这套课件40%的内容教日常用语,60%的内容是医疗用语。”据了解,这套手语课程有80个课时,全部学会大约要学7个月。刘海林说,目前学习手语的志愿者来自企业、社区、学校的较多,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学习、普及手语。

  苏大附一院团委的王永说,通过这次义诊,医生了解到了聋人的就医需求,以后将继续开展义诊活动,让医生、护士探索跟聋人打交道。“我们正在筹备组织医护工作者学习手语,方便聋人看病。”



    来源:新华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看病 医院 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