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芍芬:用艺术教育为残疾人开一扇窗

  •  
  • 浏览次数: 45
  •  
  • 发表时间:2016-04-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人物名片

  曹芍芬,国家二级演员,在歌唱事业上辛勤耕耘近30年,现为山东省诸城日出东方慈善义工团团长。先后荣获“山东省齐鲁之星”、“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助残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去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敬老活动与公益结缘

  曹芍芬出生在山东诸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86年考入诸城艺术团,一直从事文艺工作,主修声乐,也学过舞蹈、戏曲、茂腔等。在掌声和鲜花的陪伴下,曹芍芬事业发展顺利、家庭幸福美满,过着很多女人梦想中的生活。

  日前,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这位在艺术领域颇有造诣的演员。提及自己的“公益”身份,曹芍芬说,“和音乐一样,公益也是我毕生的事业。”

  2006年的一天,曹芍芬跟随民政部门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老人们年纪都很大了,说实话,我并不清楚他们在想什么、在等待什么。或许,我们的到来就是老人的期待。而我们,期盼他们的笑容,也期盼了很久。”活动当天,感受着敬老院里温馨、热闹的气氛,看到老人们脸上浮现出的喜悦,曹芍芬有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成就感。

  正是从那时起,她的心中多了一份牵挂,在公益活动中的付出也是越来越多。

  此后,曹芍芬每年至少两次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演出。她不但给老人们演唱他们喜欢的经典老歌,还主动来到不能下床观看节目的老人身边,拉着他们的手为他们表演、陪他们聊天。不仅如此,曹芍芬还总是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敬老院的老人们买吃的、穿的、用的,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他们,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把她当做亲闺女。

  “敬老院里好多老人,头年还拉着他们的手唱歌,第二年再去时人就不在了……”话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听上去很是伤感。曹芍芬说,2011年她到朱解敬老院给90多岁的宋大娘唱歌,给老人洗脸梳头,陪她聊天,老太太开心得像个孩子。可2014年春节,当她买了羽绒服、棉袄、棉裤和点心,与丈夫、儿子一起去看望宋大娘时,老人的床已经“空”了。

  “我就是想让老人们带着温暖走,带着爱离开这个世界。”曹芍芬告诉记者,刚开始做慈善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劝她,说一旦投入进去就难以抽身。“当时我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帮帮那些期盼着爱的老人。可真正跟他们接触了以后,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他们,我才发现做慈善容易上瘾。”

  让“野百合”拥有春天

  关爱老年人的同时,曹芍芬心中还装着那些不幸身患残疾的孩子们。

  2011年“六一”儿童节当天,曹芍芬为诸城特殊教育学校132名孩子送去了蛋糕。在跟孩子们一起唱歌、做游戏、背古诗时,孩子们不协调的动作以及咿咿呀呀的声音,让曹芍芬感到特别心酸。

  那一年,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得到及时救助和心灵的抚慰,曹芍芬组织成立了“日出东方慈善义工团”。每周一至周四下午,义工团的老师们都会风雨无阻地坚持赶到诸城特殊教育学校,给那里的孩子们免费教授声乐、器乐、舞蹈、书法、诗歌、绘画、写作、泥塑等技艺。

  如今5年时间过去,义工团教过的学生遍布潍坊、青岛、日照、兖州等地,艺术教育将快乐带入了孩子们的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曹芍芬发现,十余名听障孩子佩戴的都是两三千元、质量不合格的助听器,还有6个孩子的助听器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此,她发起倡议,捐款为听障儿童购买质量合格的助听器。

  曹芍芬亲自策划、编排特校助残日演出节目,并撰写主持词,还掏钱为3位赶来助演的盲人学生买演出服。演出在曹芍芬和“日出东方义工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活动结束时,学校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达35万元,除了购买助听器,还可以改善教学环境。

  “虽然他们身体残疾,却不应该有残疾的人生。”生活在舞台上的曹芍芬没有在聚光灯中找不到方向,也没有迷失在赞美的掌声中,而是用专业的艺术教育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和融入社会的彩色之窗,用她的歌声和爱温暖着那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将舞台分享给了更多心怀梦想的人。

  免费教授残疾人在社会上立足的职业技能,为贫困的听障孩子购买助听器,为残疾画家组织拍卖和义演……这些年来,曹芍芬心中一直有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只要自己能做到、能帮到,就一定要让更多的残疾儿童与健全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让每一朵生命的“野百合”都幸福地享受阳光、雨露,让他们在命运的罅隙里依然能够拥有最美丽的春天。

  让残疾孩子展现自强风貌

  与仅仅满足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不一样的是,用艺术来帮扶残疾人等群体,助人者需要付出的东西更多。长期奔走在扶残助残活动的第一线,带领义工团团员走进残疾人家庭、工作场所以及各个特殊教育学校,针对每一个人的情况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让曹芍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4年6月,曹芍芬受潍坊残联的邀请,负责策划、执导山东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专场文艺晚会。6月开始筹备到11月晚会公演,从创作节目、写主持词,到挑选、设计服装道具等一应大小事宜,曹芍芬都要亲力亲为。

  那时候,舞蹈队的26个孩子,每一个对曹芍芬而言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她带头清扫卫生;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她带他们逛超市、买零食;孩子生病,她不管日夜第一时间带到医院看病;为了让孩子有归属感,她坐在孩子们床头看他们午睡,他们醒来就能看到她的笑脸……

  克服了筹备前期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晚会如期上演。演员们依次登台,展示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这场被外界称为迄今为止山东省地区级最好的残疾人专场晚会,不仅惊艳了观众、震撼了诸城,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曹芍芬

  曹芍芬告诉记者,相较于学习的困难,教学工作更难得让人无法想象,救助对象中,有听障人、脑瘫患者、盲人和肢体残疾人士,不可能有统一的教学标准,更难以实现同一时间和地点的教学。

  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曹芍芬拿出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她看来,艺术的最终意义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爱。一方面给受限于身心障碍的弱势群体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另一面通过他们梦想的实现去鼓舞更多的人传播更多爱,这种“授人以渔”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物质帮扶。



    来源:新民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曹芍芬 艺术教育 残疾人 听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