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6位聋人 一个无声木雕厂

  •  
  • 浏览次数: 68
  •  
  • 发表时间:2016-05-0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1.jpg

  4月21日上午,温暖的阳光洒落在鲁化路附近一处破败的小院内。

  在一间简陋的厂房内,46岁的张峰在和木雕师通过手语进行技术探讨。

  正如其“无声木雕厂”的名字,车间内,只闻其削、切、刮、刻木头的碰撞声。

  常人难以想象,一件件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就是他们亲手一刀刀刻出来的。

  从制作到销售,8年来,6位聋人努力支撑着厂子的运转。

  他们和健康人一样,在用劳动和智慧,努力争取着属于自己美好的生活。

  张峰,今年46岁,天生聋人,也是这个小厂的创办人。

  由于沟通存在障碍,记者在与张峰的交流中,都是通过书写的方式来进行。

  1982年,年仅13岁的张峰被父亲送到泰安,在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受父亲的影响,张峰自小便喜欢书法和国画。在学校里,除正常的文化课程外,张峰最大的兴趣便是学习书法和绘画。天资聪颖的他接受了正规的绘画教育后进步神速,作品经常获得老师的称赞。这更加坚定了张峰坚持下去的信心,此后他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一学就是七年。

  七年后,张峰毕业回到家乡,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并未就此打住。要在艺术修为上取得进步是需要互相学习和切磋的,但聋人和正常人交流起来十分困难,于是他便从书店买来大量绘画、书法、雕刻方面的书籍,在家潜心研修。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比赛,获得各界好评。

  残疾人就业难是客观现实,张峰希望能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2008年,他毅然决定,为发挥个人技能,创办一家木雕厂。张峰曾在聊城特殊教育学校做美术教师,开始时员工都是他的学生,张峰想通知努力帮他们生活得更好。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峰认识了更多有着木雕手艺的聋人朋友。就是这个小厂,让他们有机会通手自己的双手来维持生计,创造美好生活。

  厂子从创办到现在历经艰辛,首先,由于交流障碍,木雕制作成功后,推销就是一个大问题。张峰说,很多人没听过聋人能做雕刻,没办法,只能拿着木雕产品给他们看。有时顾客问“这木雕怎么卖?”张峰忙拿起纸笔写给对方:“我是聋人,你能把你想要说的,写下来吗?”很多时候,顾客摆摆手走了,因为交流障碍,张峰的生意一直受限。所以,目前为止,其销售范围也仅限于聊城。

  此外,由于厂子规模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所以,从生产成本上来说,房租价格贵根本承受不了,只能租用一些弃用的民房。张峰笑着表示,刚到一个地方,过不多长时间都要拆迁,由于各种原因,厂子从创办到现在已经搬了8次。现在这个地方,也刚搬来一个月的时间。

  车间内,两位聋人木雕师在细琢着手中的木头,旁边放着十几把不同型号的刻刀。细心、耐心、匠心……一件木雕作品的制作,凝聚着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陈列间内摆放着关公、菩萨、乐佛等各类木雕工艺品。物尽其用,依形而琢,一件件木雕作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张峰表示,不少成功的木雕作品就是在揣摩木料的形、质、纹等方面,以稍加雕凿的整体美、装饰美与材料自身的质地纹理相统一,既协调了木材的整体性,又保持了它们固有的特性。

  “我们热爱木雕,日子虽过一直过得艰难,但我们不会放弃。这些员工就像我的哥们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张峰写下这句发自肺腑的话,令人感动。





来源: 聊城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