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南特殊教育学校高考班:学8个科目 每天9节课
从左到右依次为蔡汝导、杨建荣、刘明邦
核心提示
日前,文昌市文城镇18岁失聪男孩白云鹤考上了被誉为“聋人界哈佛”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普通人考上名牌大学尚且不易,更何况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他,因此,有人说白云鹤创造了奇迹。
其实,不止白云鹤,我省每年都有一些残疾考生为了上大学而努力。6月是普通学生的高考月,但不是残疾考生的高考月。记者获悉,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高考班的7名学生早在今年3月份就已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残疾人单考单招考试,如今7名学生均被录取。据悉,单考单招是指国家考虑到残疾人自身特点,为使更多的残疾人进入大学、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经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批准,专门面向残疾人设立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虽然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高考不像普通高考那样受关注,但他们同样把高考当成改变命运的契机,认真备考。和普通孩子一样,要想顺利进入高校,他们需要12年寒窗苦读。那么,这些孩子日常是怎么学习的?他们又是怎样备考的呢?
近日,记者走进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高考班,了解这群学生备战高考、走上考场的心情和故事(学生们用手语<班主任翻译>或文字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黄婷文/图
考生故事
杨建荣:考前一晚太激动,只睡了两小时
大大的眼睛、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甜美的笑容,眼前的女孩杨建荣穿着白色T恤和深蓝色背带牛仔裤,初次相见,记者便被她漂亮的外表所吸引。然而,命运似乎有些捉弄人,杨建荣出生后不久,家人便发现她听不见声音。
今年21岁的杨建荣是海口甲子镇人。因为听力障碍,她一直不会说话。9岁时,父母将她送进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转眼,12年过去,杨建荣由当初那个胆小怕羞、孤独无助的小姑娘变成了“准大学生”。据悉,她填报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美术专业,并被该校录取。
说起高考,“紧张”仍写在杨建荣的脸上。她用手语告诉记者,因为太激动,高考前一天她失眠了,于是便起来复习功课,直到次日凌晨3时才睡着,早上5时又早早起床,只睡了短短2个小时。杨建荣表示,好在高考的题型,平常都做过,试题总体上不算难。因为她平时数学成绩不太好,考完数学后,她一直很担心,所幸被录取了。
蔡汝导:对未来充满希望,想做汽车工程师
今年20岁的蔡汝导是澄迈金江镇城东居委会蔡宅村人,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蔡汝导8岁便进入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他至今仍保存着自己刚入学时的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中的他皮肤黝黑,笑得有些勉强。“小时候,我在学校被欺负就会哭,会怪父母把我送到学校。但后来,我明白父母都是为我好,我现在很感激他们。”蔡汝导用手语表示,如今的他乐观开朗,喜欢踢球,还加入了球队。
“高考没压力,考试很简单。”当记者询问他高考的情况时,他在手机上打出了这几个字。他表示,自己考前睡得很好,没有失眠、“开夜车”的情况。
“将来想做汽车技术应用工作。”对于未来,蔡汝导是个目标明确的孩子。他表示,虽然自己此次高考填报的是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美术专业,但他对汽车技术很感兴趣,未来想做汽车工程师。据了解,蔡汝导今年3月28日收到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会好好奋斗的。”蔡汝导表示。
刘明邦:
10天内参加两场“高考”,想读西安美院
和其他同学相比,刘明邦的高考之路要忙碌得多。“3月3日去西安练习画画,3月15日回海口,3月17日参加长沙职业学院的考试,3月24日再去西安,3月26日、27日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的考试。”刘明邦仿佛对数字有着特殊的记忆能力,当记者询问他高考的时间表时,他竟很快地把每个时间节点一一写出来。可以看出,短短10天内,他参加了两场“高考”。
今年20岁的刘明邦是海口人,与其他残障孩子比,他是幸运的。刘明邦的父母都是老师,家境不错。自小,父母就给他佩戴助听器,带他做康复训练,教他说话。刘明邦小学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然而,即便他再努力,也无法克服听力和发音的缺陷,因此,初一时,他从普通学校转到了特殊教育学校读书。
今年高考,刘明邦填报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两所院校的美术专业。“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考试是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西安美术学院的考试是去西安参加的。”刘明邦表示。
也许是早就成竹在胸,对于自己被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刘明邦并没有太兴奋,但西安美术学院的考试结果,却令他耿耿于怀——素描88分、色彩72分,刘明邦的绘画水平果然没让大家失望,但他的文化课成绩却不太理想。“画画有信心,文化课不好。”刘明邦表示,他正在等西安美院补录。
爸妈陪他去西安考试,考前塞小纸条鼓励他
据了解,为了方便孩子参加高考,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邀请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携考题来海口组织考试,因此,学校的7名学生能够直接在学校参加考试,多数家长并未赶到考场陪考。刘明邦前往西安参加考试时,其父母则全程陪护,并递爱心纸条鼓励他。
“很着急。”刘明邦的母亲王月凤告诉记者,去西安陪考的两天里,她感觉自己比孩子还紧张。“等在考场外很着急,不知道他考得怎么样。”王月凤说,每科考试,她和丈夫都护送刘明邦到考场,考试期间也一直等在考场外,直到孩子出来。
王月凤说,为了给孩子加油鼓劲,细心的丈夫还特意写了一张爱心纸条,在考试前塞给儿子,纸条上写着应试的技巧,比如答题先易后难、不要紧张等等。“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身边也没有孩子参加过这类高考。”王月凤表示,因为孩子参加的高考比较特殊,没经验,所以他们比较紧张。“我们和孩子商量好了,还是要读西安美院,如果没补录上,再复读一年。”
虽然学得慢忘得快,但他们肯下苦功
据了解,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启聪、启明、启智三个学部,分别针对聋哑孩子、失明孩子和智障孩子。校长赖亦萍介绍,今年只有启聪学部高三(1)班的7名学生参加了高考,目前启明学部最高年级的学生仍在读初中,而启智学部的孩子学习难度大,参加高考更是难上加难。参加高考的7名学生均有听力障碍,他们要学习8个科目,每天上9节课,与普通高考班一样,语数英语是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们要克服听力障碍,通过看老师的口型来“听”,通过模仿口型来“读”……
语文
用多媒体设备教学
上课进度比普通学校慢一半
高三(1)班语文老师甘书锐有着26年的特教工作经验,他告诉记者,海南的聋哑孩子鲜有自小接受康复训练的,因此对他们的教学要从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开始。“我们提倡孩子大声去读。”甘书锐介绍,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对口型跟着老师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会带领他们读课文。
“早些年用聋教材,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考普教内容,我们也开始使用普教教材。”甘书锐说,课堂上,老师们会用多媒体放大教材,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教学。聋哑孩子的课堂离不开手语,但他仅将手语当做辅助教学工具,更多的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理解。甘书锐说,他们上课的进度比普通学校慢一半,比如普通学校2-3个课时的课程,聋哑学生们要上4-5个课时。
甘书锐告诉记者,聋哑孩子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型和普校基本一致,题目难度和普校9年级差不多。“作文一般要求600字,1个小时左右完成。”他说,相比普通高考作文字数要求800字左右,特教学生高考作文字数要求少一些,写作时间相对长一些。“我们日常模拟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考及格,也有些能考到80分(优秀)以上。”
数学
学生易忘记知识点
老师用手语帮助他们识记
说起数学科目的学习,杨建荣满脸无奈,对她来说,一个个数学符号和公示就像解不开的密码。作为男生的刘明邦也觉得数学很难学。
“我们必须不断复习、反复强化,否则孩子们很容易忘记知识点。”高三(1)班数学老师李艳文坦承,受听力和语言的限制,孩子们容易遗忘,他们学数学确实有难度。在10余年的日常教学中,李艳文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尽量为每个字母或符号找到相应的手语,以便孩子学习、识记。“个别符号找不到手语,我们就跟孩子们商量用其他手语表示。”
李艳文说,虽然高考只考到9年级的课程,但是她基本上把高一年级的知识也教给了学生。在日常复习训练时,她也会将题目出得比单招考试难一些、考题多一些。“考题和普通高考一模一样,但是题目比较容易,不会设障或做深的扩展。”李艳文介绍,通过反复强化,孩子们高考的数学成绩还不错,有的可以考到八九十分(满分100分)。
英语
学生模仿口型读音标
备考时重点训练阅读
“听障孩子学语文难,学英语更难。”高三(1)班英语老师陆丽虹有着11年的特教经验,她表示,对聋哑孩子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方法,只能在日常中摸索并改进。
很多人认为,聋哑孩子听不到也不会读,没必要学习音标,但陆丽虹不认同这一观点。“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认音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读。”陆丽虹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听说是基础。“孩子们刚入学时,会通过看镜子模仿口型来练习发音,我们先对照汉语拼音,有些音标是可以找到对照的,比如bpmf,用汉语拼音迁移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习音标容易得多。”陆丽虹说,简单的音标要求学生们尽快读准,复杂难读的也不会吹毛求疵。在鼓励孩子们读单词、句子的同时,教学的重点是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西方的知识文化、扩展视野,而且高考英语科目比重最大的就是阅读。”陆丽虹表示,对于备考学生,会重点训练阅读。
要早读晚修,他们上课和普通学生一样
要学8门课程,每天上9节课
高三(1)班班主任吴玉花告诉记者,除了语数英,学生们重点要进行专业的训练,此外还要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据悉,学生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及日常课程与普通高三生并无二致:早上7时起床,做早操、吃早餐,8时5分开始早读,8时25分开始上课,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还有两节晚修,一直到21时才放学。据介绍,学生们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美术、电脑等8门课程,每天上9节课。
每张课桌上都贴着数学公式
在吴玉花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高三(1)班的教室。教室面积不大,约二三十平米,里面摆着10张桌子,尚不能把教室填满。与普通学校的教室一样,这个教室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面的黑板处还有一台投影仪。教室后窗角落旁的书架上放着一些中学教材和复习题,很多书的纸张已经泛黄,显然被同学们翻了无数次。
记者看到,教室的许愿墙上还贴着孩子们曾贴上去的纸条,“加油!亲爱的同学们,后天我们就要考试了,抓紧复习,不要浪费时间哟!祝我们考试成功!”……高考倒计时的紧张似乎仍弥漫在教室里。记者看到,几乎每张课桌上都贴着数学公式以及高考倒计时的提醒,由此可见,他们对高考的认真与重视。
高考可选专业少,多与绘画有关
吴玉花介绍,学校将有意参加高考的10名学生统一编入高三(1)班,但有3名学生退出了高考。
据了解,残障孩子参加高考有很多障碍,其中之一是几乎所有参加招生录取的学校都是单考单招,有很多学校如北京联大、西安美术学院等都是在本校组织考试。受此限制,我省一些残障考生放弃了高考。为了方便学生,今年,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主动联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来琼组织考试,该校7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均被录取。
据了解,这些残障孩子高考需要参加文化课和专业课考试,而面向聋哑学生的本科专业很少,且多数与绘画有关。比如,知名的北京联大特殊教育学院今年面向听力残疾人共设置5个专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和园林技术专业都要考绘画,另外三个专业是计算机、音乐和针灸推拿。
老师心声:孩子们敏感且不爱表达家长要多和他们沟通
吴玉花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高三(1)班,班主任吴玉花就像知心大姐姐一样,陪着学生们备战高考,给他们加油鼓劲。而孩子们也很喜欢她,每逢教师节或吴玉花的生日,孩子们都会给她送上惊喜。
“这些孩子普遍有些敏感,不爱表达。”对于每名同学的“小心思”,吴玉花了如指掌,她说,即便各科老师一再鼓励孩子们大胆去说,有些孩子也配备了助听器,可以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但面对陌生人,他们仍有些胆怯,不习惯开口说话。
吴玉花说,让她比较忧心的是有些孩子经常会莫名其妙乱发脾气。比如,有一次,一名男生突然对着教室的门窗乱砸一通,吴玉花经过耐心地谈话了解到,原来,这位男生因为长时间没见到父母很郁闷。“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长时间不来看望。”吴玉花说,有些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就会选择乱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关注。
吴玉花表示,在11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发现鲜有聋哑孩子的家长会手语的,一些父母尚且可以通过写字来与孩子沟通,而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则基本无法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这些孩子本身就比较敏感,他们很需要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希望父母能给他们更多关注,与学校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吴玉花说。
来源: 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