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与聋人病人交流 医生学习一个多月手语
“你好”、“哪里不舒服”、“需要帮助吗”、“要吃东西吗”……一句句问候的话语没有声音却传进了医护人员眼前这位患者的心里。“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青春美丽的年纪,却被病魔折磨得面色憔悴、苍白无力。”说起这位患者,市北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主任张雪晶带着些许爱怜地告诉记者,四月的一天,她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转入血透科。按照诊疗常规,医护人员要询问病情,制订个性化的透析方案。一问病史才发现,女孩是个聋人。这更让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她增添了些许同情和关注。
通过文字的交流,医生了解了女孩的病情,由慢性肾炎发展到了尿毒症,而且还伴有严重的贫血。针对她的情况,透析医生给她做出了透析治疗计划。随着治疗的一天天进展,病情也在逐渐好转,年轻的脸上又恢复了红润。为了及时和病人沟通,科室每一个医护人员口袋里都备着小本子和笔,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书写来和聋人女孩交谈,沟通病情、交代一些注意事项等。
透析病人在透析室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透析机旁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在透析时,病人胳膊上扎着针,写起字来很是不便。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进行治疗操作,也不合适经常摘下手套来写字。
针对这种情况,科室里一位热心的透析病友提出,他会手语,可以教医护人员们一些简单、常用的手势。就这样,利用透析工作期间不忙的时候,透析室的医护人员都认真地学起了手语,从简单的“你好”到“哪里不舒服”、“要吃东西吗”。“一个多月时间学下来 ,大家都比画得像模像样的,与聋人女孩的交流也便捷了不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血液透析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大多数透析病人都是长期在院治疗。“我的一位病人在这接受透析长达十年之久,有时候我们相处的时间甚至像家人一样多。”张雪晶说,血透室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长期和谐相处,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逐渐增多,慢性肾衰的病人也日渐增加。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从病人出现肾功能异常到血液透析治疗,中间往往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这期间医生的关怀,可以让病人的病情延缓发展,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病人极高的依从性也是医生认真工作的动力。“这是一个糖尿病的患者,中年男性,由于平日对自己的病情不在意,肾功能和心功能都已经出现异常。”患者王先生也是张雪晶的一位病人,“我耐心向他讲解了他目前的病情、将来的发展以及治疗情况,足足聊了近半个小时。他临走前说,大夫,如果早有人像你这样和我说这么多话,让我了解这么多情况,我就不会到今天。”张雪晶告诉记者,为给这位病人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张雪晶去过青大附院、齐鲁医院,找了许多老师研究病情。
“医务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还要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真真切切地去关心病人、爱护病人。而患者的信任能让医生不留余力地为病人去付出。”
来源: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