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妈妈”喊哭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颁奖现场
小朋友们在演讲中
在六一来临之际,南京鼓楼区关工委、残联为一群孩子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演讲比赛”,为他们更好地“开口说话”加油打气。记者从现场获悉,这场名为“关爱圆梦”的少儿演讲比赛,面向听力语言、智力障碍以及孤独症儿童,设两个大组四个小组,报名者通过报送视频参与初赛。5月28日,通过晋级的孩子们“现场比拼”,经过三位专家的认真评审,评选出听力语言组(3-6岁年龄段、7-12岁年龄段)、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组(4-6岁年龄段、7-12岁年龄段)四个小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共12名,同时对选送参赛选手的7个单位授予组织奖。交汇点记者王梦然
表演
据悉,此次参与比赛的共有全区24位特殊儿童,分别由各个儿童康复中心选送。细心留意奖项可以看出,凡是参加比赛的孩子全部都有获奖。区关工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赛的主旨就是鼓励孩子们树立自信,评委们认为,勇敢走上比赛舞台的孩子都是好样的,都应该得到褒奖。
昨天的颁奖现场还邀请了部分参赛小朋友重新登台,再次为大家表演比赛当天的精彩演讲。在每位孩子正式开讲之前,主持人都会介绍孩子的年龄、病情,以及坚强战胜自己,开口说话的过程。听完这些令人动容的“小故事”,再听孩子的演讲,台下所有人既心疼又激动,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
整个家庭都是寂静无声
华华(化名)今年7岁,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曾经一片灰暗。父母都是聋人,满心盼望着生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华华一出生就显得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被诊断为先天性听力残障。医生告诉他们,如果孩子先天没有听力,那么就会影响说话功能,有的甚至终生不能喊一句爸爸妈妈,只会哇哇乱叫。
终于有一天,精神上已经面临崩溃的家庭等来一个机会——可以给华华装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机是1-5岁,这个阶段孩子语言的可塑能力较强。错过这个时间,效果就会打折扣。听力丧失时间越短手术后效果越好,时间长了,大脑神经得不到刺激退化,将会增加语言训练难度。耳聋患儿如果在1岁左右就能接受正规治疗、植入人工耳蜗,其中90%以上的患儿都能正常上学和生活。
台上的华华演讲的题目就是《我学会了说话》,吐字清晰,配上生动可爱的表情,真看不出听力上有障碍。现在华华已经和正常孩子一样了。这位害羞腼腆的阳光小男生今年9月即将迈入小学一年级。在父母看来,孩子重返有声世界,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安慰。
脑瘫孩子也可以陪妈妈聊天散步
说到感恩,我们都会想到妈妈,感恩妈妈对我们的养育,感恩妈妈给我们的爱。皓皓(化名)今年8岁了,出生时身体一直是软绵绵的,被诊断为脑瘫。都说孩子“七坐八爬”,但是等到皓皓15个月大,孩子连坐都很困难。医生说,孩子长大后,很难独立行走,甚至也不能开口说话。
皓皓妈妈悲伤之余,却没有放弃。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和康复机构,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会尽百分努力。那个时候,皓皓妈妈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我的孩子治好,我可以陪他长大。”
皓皓演讲的题目是《妈妈的微笑》,妈妈的微笑,始终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动力。当皓皓说出“妈妈”两个字时,台下所有人动容,潸然泪下。对于皓皓的妈妈来说,这一声“妈妈”,凝聚了太多的辛酸和泪水。面对孩子的疾病,她始终没有放弃,从小就给他做训练并持续至今。8年光阴过去后,皓皓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他可以陪妈妈聊天,陪妈妈散步了。这就是母爱浇灌出的奇迹。
戴上人工耳蜗,她融入幼儿园生活
“我要学习龟兔赛跑里的小乌龟,不断坚持,不断努力……”今年4岁多的萱萱(化名)活泼可爱,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扎着蝴蝶结头花,只听她的演讲,难以想象这是个听力全无,靠着耳蜗努力听声、努力说话的孩子。萱萱演讲的题目是《我学会了坚持》,有声有色、情感丰沛的演讲不禁让人动容,坐在台下的妈妈,看着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心里既骄傲又感动。
萱萱妈妈告诉记者,当初孩子出生时未通过听力筛查,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医生告诉她,孩子任何声音都听不见,除非爆炸那种巨大的轰鸣声,她才会有一点感觉。孩子15个月大时植入了人工耳蜗,并在开机后两个月进行康复训练。萱萱妈妈说,现在孩子除了每周去康复中心训练外,她每天都要留3个小时陪伴萱萱练习听力和说话,多增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才能让她对“听和说”的感觉更加敏锐些。
经过不断努力,如今的萱萱已经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融入普通幼儿园的小班生活。活泼礼貌的她,在学校有很多的朋友,也深得老师喜欢。而这一切,在妈妈看来,就是对她所有付出的莫大肯定。
呼吁
数据显示,鼓楼区患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训练的,共有200多个。为了让更多家庭关注孩子的健康,不放弃对孩子的早期训练,鼓楼区关工委、残联呼吁,希望户籍所在的“特殊儿童”家长,及时和社区、街道联系,让社会力量来帮助这些孩子。
采访中鼓楼区关工委副主任陈家荣表示,这场“关爱圆梦”演讲比赛是第一次举办,希望借由这样的形式,鼓励更多的“特殊儿童”勇敢开口,自信地展示自己,突破困难,更好地成长。采访中陈家荣还提到比赛中一个令她流泪的小插曲:一个自闭症的5岁小男孩,家长为了让他上台表演,拼命拉拽,可是孩子一上台,看到人群就紧张,眼神不敢和人对视,也不敢开口,后来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终于开口说话了。陈家荣说,她注意到孩子快下台时,表情有了变化,甚至用手挡着脸羞涩地笑了起来。
“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勇敢、优秀,只要我们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和机会。”陈家荣说,一个自闭症孩子因为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怯弱而开心地笑了,这一幕太让她受触动了。社会应该多为这些孩子战胜自己制造机会、给予舞台。
来源: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