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着力打造“就业之家”让残疾人走上富裕之路

  •  
  • 浏览次数: 44
  •  
  • 发表时间:2016-06-0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残疾人不是累赘和包袱,而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同样需要工作和生活。鉴于这种理念,
  近年来,县残联充分利用“春风行动”、“阳光培训”等就业援助项目,通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扶持个体自主创业等形式,使全县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6%以上。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在保障残疾人工资福利等各方面权益的情况下,在县金元利化工有限公司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121人,实现残疾人集中就业。
  为使残疾人办事快捷、方便,在康复中心一楼建起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厅,大厅设残保金年审、失业登记、就业指导、办证服务等窗口。同时还建立了残疾人网络就业培训基地配备了电脑30台,通过与哈尔滨亿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出微机操作进行数据信息录入的新就业模式,开辟了县残疾人就业的新领域。肢体一级残疾人丛明,是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东馆子地村村民。1990年因脊髓肿瘤造成瘫痪,常年轮椅相伴,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经济非常困难。2015年3月份起县残联举办了2期远程网络培训,丛明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学的很认真,掌握了语音标注的操作,现在他每天坚持做业务,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上。丛明说:“经济上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努力,身体上的残疾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没信心。有了这份工作,每天都有五十元以上的收入,这使我的生活过的既充实又有希望”。
  对于残疾人来讲,要让他们真正过上幸福生活,有时候,帮其“造血”比为“输血”更为重要。为了帮助广大贫困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县残联将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国家“阳光培训计划”,先后举办计算机、手工编织、摩托车修理、电焊、中式面点等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班,免费培训369人次。依托“科技之冬”举办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培训2123人次,为残疾人自主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村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加快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借助7个合作社建成了1个地级、6个县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共吸纳681户残疾人社员,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租种、残疾人家庭资金入股分红、合作社配股分红、以低于市场价为残疾人家庭供应农资、以高于平均价收购残疾人家庭农产品、吸纳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务工、以优惠价为残疾人机械采收等措施,对残疾人家庭进行实实在在的帮扶,残疾人家庭每人每年增收都在1000元以上。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为7个基地争取奖励资金和贷款贴息130.5万元,争取滚动资金60万元,鼓励和帮助基地发展壮大。“乐源农业”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的王宪兵是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全家有4口人(妻子和两个上学的孩子),由于自己残疾程度较重不能种地,靠老婆一人种地维持着全家的生活,一家人在绝望中苦熬苦盼,自从入社以后,使他又重新鼓起了生命的风帆,基地不仅给他入股分红,还将他的30亩土地以每亩500元的承包费租赁过来,每年付给他15000元承包费,等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基地又安排他的妻子在下属企业打零工,每年收入近2万元,使这个频临倒闭的家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王宪兵如今逢人就夸扶贫就业基地:如果没有基地就没有我今天幸福的生活啊!

  如今,玛纳斯县许多的残疾人说着同样的一句话:就业有困难找残联。



供 稿 人:新疆自治区玛纳斯县残联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玛纳斯县 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