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能散,人不能少”
杨来桂夫妻和大女儿李嘉烁一家的合照
杨来桂二女儿和小儿子。
一年半过去了,李光和杨来桂夫妇依然清晰地记得女儿李嘉烁婚礼当天的情景:彩炮声中,漫天彩带落下,女儿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李光和杨来桂握住彼此的手,感慨万千。
李光和杨来桂来自茂名信宜农村,现居住在珠海市斗门镇,有三个聋人子女。
养儿育女20年,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但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家的信念与力量——在无声世界里,在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夫妻用坚毅的大爱,让三个孩子成长成才;孩子也用他们的自强,回报家庭,感恩社会。
前不久,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李光和杨来桂一家上榜。“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但我们还不能放松呢。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我们得继续努力,也期待他们早日有自己温馨的小家!”这是杨来桂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获奖感言,朴实却温暖。●南方日报记者 房珊珊 曹斯 策划统筹 梅志清 李强
家的信念
“好歹我们一家人齐齐整整”
双胞胎女儿李嘉烁、李嘉仪确诊为先天性聋人的情形,46岁的杨来桂至今历历在目。
1999年,两个女儿快4岁仍不会说话。此前,因工作忙,加上觉得“贵人语迟”,杨来桂没放心上。到了入读幼儿园的年纪,她决定带孩子去医院看看。一个医生说,孩子是先天性聋人,杨来桂不信。她带着孩子,从珠海辗转到广州,连看了6家医院。在第六家医院,医生站在孩子身后击掌,“啪”的一声,清脆响亮。但嘉烁和嘉仪都没回头。
杨来桂在悲伤的同时,还有更担心的事——医生说孩子得的是基因遗传病。此时,小儿子李国耀已出生6个多月,万一……杨来桂没敢往下想。
上天偏偏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国耀一天天长大,模样可人、虎头虎脑,就是对声音充耳不闻。
孩子们的事传开后,杨来桂听到这样的议论:“你看她,三个孩子都聋人,我要是她早想不开了。”杨来桂只能默默抹眼泪。
在佛山打工的李光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回珠海。“孩子不说话,是不是你陪太少了?”丈夫的埋怨,让杨来桂满心委屈。
杨来桂心疼孩子,也理解丈夫。“他是好爸爸,拼死拼活为了这个家,从不叫苦,孩子们这样,他比谁都难受。”
一天,杨来桂上街买菜,一位好心的摊主看她满脸愁容,一把拉住她,“桂姨,你的孩子们听不了说不了,但他们至少头脑健康”。还有一位摊主自己不能生育,仍乐观地鼓励杨来桂:“看开点,坚强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才!”
想到天真烂漫的孩子,想到爱得深沉的丈夫,想到坚强体贴的母亲,想到身边人的支持鼓励……杨来桂心中燃起坚定的信念。
“命运已经无法选择,但好歹我们一家人齐齐整整,有什么好怨天尤人,我们绝不能放弃。要努力赚钱供他们读书,让他们独立自强,在社会立足。”杨来桂信心满满。
家的力量
“顺境逆境,我们一起面对”
生活比想象中艰难。孩子看病、念书……样样得花钱。
亲戚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次又一次帮杨来桂和李光渡过难关。
李光铆足干劲工作,他每月寄2000元回家,自己仅留300元生活费,一坚持就是八年。为了省钱,一年到头只穿一双凉拖鞋。
杨来桂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加工假花补贴家用。渐渐长大的女儿,开始做妈妈的“好帮手”。姐妹俩直到初中前的寒暑假,还跟着妈妈到花厂帮忙。
2006年,11岁的嘉烁、嘉仪被送进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就读,6岁的国耀跟着姐姐们一同入校,就读一年级。
杨来桂找了一份工厂车间食堂的工作。她从来只上夜班,一来工资比白班多一两百元,二来晚上6点半至10点期间的空当,能从斗门去香洲看孩子。整整十年过去,杨来桂还清楚哪趟车、哪条路。“这一程有46站,前后两小时,从车站到家,还得走近两公里。”实在太远,杨来桂一周只能跑两次,每次看完孩子她都因不舍而泪流不止。
这样的生活又持续了几年。留意到斗门工业园区工厂增多,杨来桂与李光商量,买一辆小货车到工厂园区门口卖水果,做点小生意。这样,丈夫也能回到孩子身边。
自此,夫妻俩过上了早上4点起床,晚上11点回家的日子。“为了利润高些,我们会开一小时车到江门进货;我们是流动摊贩,想要卖得快些,一天最多跑四个售卖点;水果种类也很讲究,新鲜应季的最畅销……”杨来桂很乐意分享她的点滴“生意经”。
周末和节假日水果需求量大,竞争特别激烈,为了“抢摊位”,夫妻俩将沙发当床,开着灯,和衣而睡。好几次困得不行,夫妻俩在摊位上睡着了。
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只要在家必定做好饭菜等父母。大多数时候,父母回家时夜已深,孩子们都会放下手中的事,第一时间端上热好的饭菜。体恤父母辛苦,懂事的孩子们事事自己扛着。嘉仪在学校崴了脚,老师连连询问是否要帮忙送回家,或者通知父母来接时,嘉仪连忙摇头。
不过,家难免有冲突。一天,嘉仪因贪玩没准时回家。忙碌了一天的李光回家没看见女儿,担心其安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等到女儿,他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倔强的嘉仪倍感委屈,转身进入房间收拾行李要离家出走;嘉烁受妹妹情绪感染,也要出走。杨来桂急了。她安抚了丈夫,立马走进女儿房间。她用纸笔,和孩子们“聊”了起来,这一聊就是3小时。
“我在纸上写,家不能散,人不能少。这样家才温暖,才有力量。顺境逆境,我们一起面对……”回想当年,杨来桂又抹起了泪。
大家小家
“女儿也有小家了,我们心满意足”
2012年7月,嘉烁从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进入松下公司上班,嘉仪和国耀毕业后,也先后考入广州市聋人学校继续就读。
工作几年后,嘉烁渐渐安定下来,夫妻俩开始操心她的婚事。经人介绍,嘉烁认识了同村的男青年阿辉,喜结良缘。嘉烁婚礼当晚,李光杨来桂夫妻俩坐在客厅沙发上,久久不语。20年的点滴,在他们脑海中如影片场景般闪过。良久,他们默契地拿起桌上的喜饼,吃了几口,终于忍不住落泪,心里五味杂陈。
“女婿是老实人,女儿也有小家了,我们很心满意足。”杨来桂说。
不久,嘉烁怀孕的消息给一家人带来惊喜。有了此前的教训,杨来桂夫妇带嘉烁和阿辉第一时间做了基因检测,医生的诊断是他们可生出健康的孩子,这让全家人松了口气。
“来来来,外婆抱!”眼前的杨来桂,抱着已6个月的小外孙女美淇,幸福满溢。
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得知好消息,也由衷为嘉烁感到高兴。回忆起三姐弟的在校时光,老师们如数家珍。“三个孩子都很争气很懂事,也很全面发展。”在读书期间,他们多次获得港珠聋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组单打冠亚军、港珠聋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组双打季军、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第一名、粤港四地聋人羽毛球友谊比赛取得男子组单打第四名……
还在上学的嘉仪和国耀有不少小心愿:嘉仪想找到好工作,挣钱带父母去旅行;成绩最好的国耀最希望考上大学,因为这是“爸爸的期望”。
如今,杨来桂和李光在忙碌之余,最爱全家团聚的日子。那时,他们会炒上几道好菜,在孩子们的围绕中,细细咀嚼来之不易的幸福。在他们看来,家永远是在经历了复杂纷扰的喧嚣后,最温暖的去处。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