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外企垄断造福失聪聋人 温二代创人工耳蜗企业

  •  
  • 浏览次数: 76
  •  
  • 发表时间:2016-07-1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李楚
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的人工耳蜗植入体

  6月3日,北京,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展厅内,科技界专家学者点赞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产品,称诺尔康技术是高科技中的硬技术,是残疾人的福音。

  诺尔康掌门人李楚,是曾被称为“温州八大王”之一的“合同大王”李方平的儿子,身为温二代的他与父亲一起跳出传统产业,凭借着对高科技产业的坚持与执着,最终创成了世界第四家、中国第一家实现全年龄覆盖且全面产业化销售的人工耳蜗企业。

  瞄准失聪聋人市场

  美国请来专家创业

  “中国目前有2800多万的失聪聋人,我们致力于研发、生产人工耳蜗植入体产品,帮助他们恢复听力,是一份积德行善的事业。”谈起投身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初衷,李楚的言语间不乏一份“济世利民”的理想,“在诺尔康产品上市之前,中国的人工耳蜗市场由三大外企垄断,其中澳大利亚的企业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听力植入市场,动辄一套二三十万元的高价格,让不少普通失聪聋人对重返有声世界望而却步。”

  巨大的市场需求,尴尬的市场现状,让李氏父子看到了新的商机。2005年,父子两人专程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寻找到从事人工耳蜗研究的华人教授曾凡钢。当时的曾凡钢已是国际电子耳蜗大会的主席,手握8项电子耳蜗专利,心中的理想是寻找到合适的中国厂商开发产品,创建一家属于华人自己的人工耳蜗产品公司。

  李氏父子的诚恳态度和对人工耳蜗市场的执着追求,让曾凡钢甚是欣赏。2006年,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也顺利落成,李氏父子转型高新技术领域的旅程正式起航。

  坚持不懈渡过难关

  冲破外企垄断牢笼

  “第一是价格太高,第二是并不适合。”谈起此前与曾凡钢教授一起做的市场调研,李楚的结论简单明了。他发现,国内市场上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产品由于进口的缘故,导致售价虚高,其次,进口产品因多采用英语或德语系统,因此,当佩戴在中国人身体上时会存在声调感知难和发声无音调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你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勉强能用的东西。”

  市场一线产品存在的重大缺陷激发了李楚创业的热情,他与父亲、曾教授最终定下“3年投入3000万元实现人工耳蜗产业化销售”的目标。然而,由于低估了技术产业化的难度,李楚的公司一度陷入了资金困境。

  “技术研发的过程比想象得要艰难,例如要把一张桌子般大小的电路板集成到一块硬币大小的植入体里并确保生物的兼容性,仅这一项课题就花了2年的时间。”谈起研发的经历,李楚的脸上挂着苦涩,“也因此,产品3年上市的计划被一推再推,投入的资金也从3000万元变成了过亿。”

  在亲朋好友以及一些风险投资的支持下,2009年12月23日,诺尔康首次将自己的产品植入到了耳聋患者的身体里,此后又做了200多例的临床试验,最终以投入1.9亿元、耗时5年的付出拿到了国家食药监局的人工耳蜗器械证书。

  如今,诺尔康已获得欧洲的CE认证,连续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中科院“科技助残计划”等。“现在,我们的产品定价7.8万元,同时还完美符合中国患者的使用习惯,这些产品特点迫使市场上的进口耳蜗产品由25万元降至15万元。”面对成绩,李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来源: 温州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人工耳蜗 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