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里绽放出的艺术之花

  •  
  • 浏览次数: 54
  •  
  • 发表时间:2016-09-0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日前,由浙江省美协、台州市文联、温岭市文广新局、温岭市文联共同主办的“从传统走来——林荣文新作展”在温岭市文化馆展览厅持续展出,这是七旬剪纸家林荣文第三次举办个人作品展。

  展出作品中西合璧

  走进温岭文化馆展览厅,大厅左侧多幅巨大的抽象画映入眼帘,右侧精巧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

  “这一次展览,除了林荣文擅长的剪纸作品外,还有他创作的漫画、黑白装饰画和水墨抽象画,所以这次‘新作展’,不仅仅是指新作品,也是新的艺术形式。林荣文从擅长的剪纸到新尝试的抽象画艺术,这是他自我不断否定的勇气的成果。”林荣文的好朋友、当代艺术家陈世君介绍。

  展厅中,以落叶梦为题材的系列水墨抽象画,视觉效果极佳,线条流畅自然,结合了中国的水墨艺术、线条艺术和西方的色彩学,中西合璧,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享受。

  而在另一边的剪纸作品展示中,《白蛇传》、《渔家女儿》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面部表情生动可爱,《美丽温岭》、《迎新春》、《多城同创》等响应时代号召的剪纸作品大气磅礴、构思精巧。

  从小就被称为“大画手”

  林荣文从小生活在一个文艺但贫困的家庭中,家有五个兄弟姐妹。父亲毕业于杭州艺专,后任教于玉环楚门中学,解放后失业了。

  “当时我家里经济很困难,每天要把家里的玉米、樱桃拿去市场上卖了才去上学。”林荣文回忆,他上小学时还买不起课本,只好把别人的教科书借过来自己手抄一本。

  家庭的贫困没有阻挡他艺术天赋的发展,相反,在父亲和哥哥的指导下,林荣文很早地在学校里显现出来优秀的绘画天赋。学校的墙壁上、操场边上的壁画,都是林荣文主画。漫画、写实画,他样样精通,很快地,在学校里就出名了,大家给林荣文取了个称号,叫“大画手”。

  林荣文的小学同学、当时同在温岭横湖小学读书的梁雨清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墙壁上那些长长的壁画都是林荣文画的,他绘画还会根据时代特征来创作,很有灵感,又与时俱进,当时在学校里画出了名,老师有需要创作的漫画和宣传画,都会找林荣文。

  无声世界的坚定原则

  逢年过节,林荣文家里的灯笼要喷灯花,剪纸作品就派上了用场,在父亲和哥哥的指引下,林荣文开始了剪纸创作。画画多年,为他的剪纸创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哥哥设计,林荣文开剪,两人配合得默契又高效。

  但不幸的是,在16岁那年,林荣文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失聪,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耳聋对林荣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感到迷茫和痛苦,剪纸成了他更为专一的爱好。

  林荣文剪纸正式创作是在1965年,那时候,全国发表剪纸作品的报刊很多。林荣文把自己的剪纸投给各大报刊,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他和全国很多记者也建立了联系,不定期约稿投稿,但是林荣文心里始终有个原则,他从来都不愿意暴露自己是个残疾人的身份。

  “艺术是不会关照残疾人的,我想要证明自己能行,而不是因为是残疾人,就降低了艺术的审美标准。”这是林荣文的心声。

  我以艺术写我心

  事实上,通过他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林荣文获得外界的认可也越来越多。他先后创作、发表了数千幅作品,其剪纸作品曾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美术》等报刊,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殿堂展出,曾在多个专业展览中获奖,获得“中国十大神剪”称号,他的作品还“漂洋过海”,被日本、德国、法国、丹麦的专业机构收藏。

  “林荣文先生,从16岁因病听力失聪后就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他再也不曾享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但也不侵染人世的喧哗与嘈杂。林荣文先生的剪纸作品,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的价值,每一幅作品都承载了作为一个残疾人独特的思考和在艺术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并记录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忠诚。”林荣文的学生、同济大学教授林家阳这么评价他的老师。

  百鸟的欢鸣声、泉水的叮咚声、春雨的淅沥声、儿孙的呱呱坠地声,林荣文都听不到,但是也正因为此,他更善于用心去感知、用笔去交流、用画去表达,年复一年的冬来暑往,他用剪刀、纸片、画笔记录下心灵的感受,一如裁剪着其多难而多姿的人生。



来源:台州晚报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失聪 作品展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