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听障儿童上学奔走10年
九月开学新学年,应智娟和其他家长一样接送孩子上下课。只是她要接送的孩子有七个,每天四趟。上课期间,应智娟待在教室的走廊里,悄悄地看着这些孩子们,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乖。应智娟不是孩子们的妈妈,而是一位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老师。近10年来,应智娟一直在为康复中心的听障儿童奔走,为送他们就读普通学校而努力。
所有老师的声音都是沙哑的
“应老师,应妈妈,节日快乐!”9月9日教师节的前一天,几十个听力障碍儿童把自制的花送到应智娟手中。这些孩子用最清晰的声音,大声喊出了他们的心声,应智娟开心地笑了。应智娟告诉记者,“孩子们能说会听,能交流,就是给我们这些老师最大的鼓舞!有些孩子两三岁就送来康复中心,我和他们朝夕相处已经有了感情,我希望能关注他们一辈子,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听障儿童多一些公平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应智娟大学里学的是听力语言康复课程,毕业后她在南昌湾里的一个住宅小区里开办了这所康复中心学校。康复中心虽简陋,但环境很干净,而且有60多位听力障碍儿童在这里接受培训。应智娟和其他12位老师既要帮助孩子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又要照顾孩子日常生活。
“书包、小刀、竹篙……”在一个教室里,一位老师用手遮挡住自己的嘴,逐字大声念出这些同韵母的词语时,孩子们也跟着念起来。每个孩子的小耳朵里都装有人工耳蜗,即便如此,老师授课的声音也要非常洪亮,孩子们才能听清楚。记者发现,康复中心的每位老师嗓子都是沙哑的。“有的孩子会根据老师的口型判断老师说了什么,所以我们必须用手遮挡住自己的嘴,否则训练的效果就不好。”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天必须这样大声地讲课,声带疲惫造成嗓音沙哑,他们已经习惯了。
7名听力障碍儿童上了普通学校
“从2007年开办之初的两个孩子,到现在的几十个孩子,康复中心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应智娟说,“但这些成绩都和老师的勤奋努力息息相关。”而康复中心的老师都清楚,应智娟才是付出最多的人。张老师告诉记者,语言、听力能力恢复好的孩子是有能力读普通学校的。“近十年来,应老师不仅要提前帮这些孩子预习小学课本内容,还要给他们做好入学前心理辅导,克服刚入学时会产生的恐惧、焦虑、抑郁和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障碍。此外应老师还要一家家跑学校,因为大多数学校是不愿接收听力有障碍的孩子”。
谈及听力障碍儿童上普通学校的,应智娟很有感触。这些年来,大多数学校拒收孩子的理由是:孩子听力不好、沟通困难,应送到聋人学校就读。应智娟表示,有的学校就认定这些孩子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会把其他同学带坏。
“其实能送去学校上课的孩子,我们都是有把握他们能适应环境的。但有的学校根本不给应老师解释的机会,即使有的学校接收了,也安排这些孩子坐最后一排,怕他们影响其他学生。”康复中心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应老师都会及时找到校方和老师沟通,希望能平等对待这些孩子,“应老师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了。”
记者了解到,以往该中心的孩子能被普通学校接收一两个,就已经让老师们感到高兴,而今年开学有七个孩子上了一年级,是被接纳学生最多的一年。
来源: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