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明会“说话”的手套

  •  
  • 浏览次数: 87
  •  
  • 发表时间:2016-09-2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北大学学生专门为聋人发明了一款“I Say手语手套”,不同手势可以转化成相应有声语言。
    在中北大学创新实物作品展现场,摆放着一款“I Say手语手套”,这副看似平常的手套有着神奇的功能。当示范人员戴上做出握拳动作时,与手套相关联的手机娓娓道出“hello!”,当示范人员做出摇手动作时,手机则发出“goodbye!”。团队负责人符满华介绍,目前手语手套可以识别100多种静态手势和20多种动态手势,静态手势包括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常用手势。除此之外,它还支持中英双语切换。
    “手套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过上正常生活。”符满华是中北大学的大四学生,该款手套最初是用来参加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手套的创意来自网络上的国外类似产品。通过查资料,他发现国内做这种手套的很少,于是试着做。从2015年3月报名到10月赴北京参赛,经过7个月设计研发,他所在的团队最终斩获国家二等奖。
    符满华说,现在全球约有7000万聋人士在使用手语,但很少有人懂得如何用手语跟他们交流,他们只能在自己很小的圈子里活动,跳出这个圈子,寸步难行。手语手套就是帮助聋人解决这一难题,戴上手套后,可以实时把手语翻译成语音,不会手语的人就能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手语手套外观与普通手套大小无异,重量也和冬季的棉手套相当,但其中的科技成分相当高:手套内置多个传感器、一个微控制器以及一个蓝牙发射器。当聋人使用该手套时,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解读手语信号,微控制器将手语信号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再将手语信号转换为语音信号。作品制作后期,他们还设计了一款APP,通过连接蓝牙,只要对方的手机中安装了“I Say”APP,便可持续不断地将这些手语姿态解算后发送到对方的智能手机中,随后转换成语音,实现了手语翻译功能。
    “团队的力量绝对是1+1> 2。”符满华说,不论是平时的设计制作,还是比赛的艰苦打拼,他们都互相鼓励,一起走到今天。两年光阴,他们把课余时间都奉献给实验室,奉献给比赛。
    “我们拿手语手套给聋人学校的孩子们试用,日常交流基本可以满足,但更深入的就不行了。”符满华说,其实这又涉及到翻译方案的选择,英语的话,只要弄好26个字母和一些标点,所有句子都能拼出来,而且速度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中国手语博大精深,要完全实现还是挺困难的。目前,该团队仍在攻关一些技术性难题,如,怎样让手套的手语识别范围更广,如何进一步缩小主控体积,怎样在增加传感器数量的同时不使手套变得冗重。
    “手语手套真正实现产品化是我们的目标。”符满华说,“我们可以通过这款手套走向创业道路,更重要的是造福聋人,让他们能和更多人交流。”


来源:山西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 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