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融合教育让特殊孩子有学上

  •  
  • 浏览次数: 94
  •  
  • 发表时间:2015-12-1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有没有书可以读,孩子受到的教育是否优质,收费是否合理……这些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社会大众关心的民生实事,政府当然会更重视,她向市民承诺,那么她就一定会做到。


  时间回到2015年初,我们一起来回顾当时我们教育部门的“承诺”:提高义务教育学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标准,小学提高到1370元/生·年,初中提高到2276元/生·年,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笔试招生。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落实送教上门服务,建成12个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增加公办学校优质学位,使更多学生“学有优教”。

  那么在今年,他们做到了么?答案是肯定的。义务教育学生均公用经费补贴,小学如约提高到1370元/生·年,初中提高到2276元/生·年;同时,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笔试招生;预计2015年底,48个项目工程完毕,预计可增加普通高中学位600个,初中可增加学位1100个,小学可增加学位965个,幼儿园可增加学位6750个。全区建成12个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为特殊孩子就学提供了便利。

 

 

特殊儿童拿到了学生证正式入学


政府搭平台,让特殊孩子圆上学梦

  有人说,一个地方有没有幸福感,就看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弱势群体。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到了年龄就去读书上学,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有一班孩子,他们成了读书困难群体:残疾儿童。

  针对特殊孩子就学问题,从今年开始,顺德启动《顺德区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 年)》,着力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教育部门规划建设12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大良、容桂各2间,其他镇街各1间),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为重要形式,大力推进融合教育。

  “孩子终于能上小学了,非常开心,非常感谢。”看到孩子拿到了昌教小学入学的学生卡,作为一名特殊儿童家长,沈女士激动不已,而这一切也来之不易。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资源教室之后,一些特殊孩子才能圆了上学梦。

  “2年里碰壁无数,如今孩子终于可以上学了,真是很开心,感激!”当孩子拿到小学入学的学生证之后,自孩子被查出了患有孤独症,2年来一直在为孩子治病上学事奔波的沈女士显得十分激动。

  沈女士告诉记者,此前由于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融合教育和资源教室,孩子无法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沈女士十分忧虑孩子的学习问题,如今随着校园融合教育的开设,孩子可以上学了,她心中的压力小了很多。而这也令沈女士感受到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关怀,为此她十分感激学校、政府以及社会提供关爱和支持,同时她也希望类似能够越来越完善好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我们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我们平时关系都非常好,玩得很开心。”昌教小学四年级的杨彩梅告诉记者,在班上有随班走读的特殊学生,但是他们之间都玩的很开心,经常一起玩游戏。

  昌教小学副校长欧阳惠贞表示,在昌教小学,该校现有15名特殊学生,其中三人在在校随班就读,为了让特殊孩子和一般学生进一步交融和团结,该校开展了相应的课程教学、丰富的校园活动,同时还举行了“爱·同行”昌教小学共融体验周活动,透过与伤残人士的亲身接触和体验,学生能逐渐明白“尊重”的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长远建构出一个多元共融的校园乃至社会。

 

 

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读书


明年再建14所资源教室,让更多特殊孩子受益

  “目前,区启智学校在读学生351人,全区随班就读103人,送教上门123人,基本满足了顺德户籍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顺德区教育局学校管理科科长陈永刚说道。

  “在特殊教育这一块,政府下足了功夫。”陈永刚告诉记者,在今年区政府单独拨款500万用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12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都是按照高标准来建设,从而更好的为特殊孩子服务。同时,多次组织老师针对性的开展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相关课程进行学习,目前各个资源教室的老师在教学方面都已经熟悉。

  “成立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作为顺德特殊教育的专业机构,承担我区特殊教育的研讨、指导和评估,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我区的特殊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陈永刚说到,除了政府在财政上支持之外,智力的支持必不可少。对此,顺德区于今年也成立支援服务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指导中心将逐步开展了顺德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课程建设,指导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组织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的师资培训。此外,进行特殊教育教师实践基地建设,扶持启智学校、民办康复机构、自闭症训练机构成为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的实践基地。

  “预计在2016年在全区再建设14间资源教室。”陈永刚透露,明年将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主要建设初中教师,和原先建成以小学为主的14所资源教室形成学业连接,从而更方便特殊孩子就学,同时加大和卫生部门合作,将“送教上门”和“送医到点”相结合,加强送教上门与医教结合,让孩子们可以在读书的同时可以得到治疗康复。

 

 

在昌教小学,学生脚绑物品比赛过障碍物体验残疾运动


全社会一起,给他们带去温暖

  “现在我们基本能满足的顺德户籍的特殊孩子就学。”陈永刚也坦言,顺德特殊教育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起步比较晚,要全部满足区域内的所有特殊孩子就学位题需要一个过程,政府也会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但并不能一蹴而就。

  “其实一些特殊孩子不能上学和家长以及社会都有着很大的关系。”陈永刚和记者分析,其实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孩子比较特殊,不想孩子出来“抛头露面”,也不给孩子办特殊儿童证,没有特殊儿童证,孩子的入学手续等就办不了,孩子就入不了学。

  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特殊孩子以随班就读的方式和普通孩子一起念书,但是一些家长想法就比较偏激,觉得特殊孩子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并提示孩子主动疏远特殊孩子,这样一来,会给特殊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让普通孩子的思想走向了偏路。

  “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教育和社会的包容问题。“陈永刚也呼吁,希望各位家长们都要有包容的爱心,给特殊孩子一个正常念书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能够健康城长。

■网友点评

网友“一席幽梦”:以前,可能大部分的残疾儿童都只能被关养在家里,现在还能有机会去接受特殊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也对残疾儿童关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做法。

 网友“东郭先生”:希望学校里的教育是有实际用途的,因为残疾儿童也会一天天长大,如果能让他们一天天学会用自己的能力,以后还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样就更好了。

网友“一个人的时候”:残疾并不等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运动、工作、学习……都可以的,关键是我们要建立相关的场所,或者的开展相关的活动,让残疾儿童也能够参与,不能在他们小小年纪就留下心理阴影。

网友“嫦娥80号”:残疾儿童其实也可以融入社会,让他们多和外界的人交流,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和自卑,而且也可以和一些正常的儿童一样学习东西,学习沟通。

网友“么么蹭蹭”:有些家长的思想没有扭转过来,对于残疾儿童的家长也需要有一个心理上的沟通才行,不能总是把孩子放家里。

网友“柯南梦说”:不断完善顺德户籍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那现在是不是不是本地的残疾儿童还不能入学?对此,他希望可以尽快也将外地户籍的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落实。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