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特校: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  
  • 浏览次数: 28
  •  
  • 发表时间:2016-02-2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我正在收拾凌乱的抽屉,突然屋外传来学生的叫喊声:“老师,彭相志的头破了,流了好多血……。”我一惊,赶紧跑了出去,一群智障学生拥着彭相志向我跟前跑来,我一看也吓了一跳,只见彭相志满脸是血,一边用手捂着头一边哭喊。本身就多动,我赶忙俯下身子,一边帮他擦,一边掏出手机,颤巍巍地拨通了“120”,耳畔响起温柔的声音:“这里是***120急救中心,”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还没等那边说完,我赶紧说:“我是***AAA学校,有一个学生碰破了头,请赶紧来。”一会儿我就和两位老师随120来到了医院进行包扎。医生一看说伤口太大,需要缝几针。如果是个普通的孩子一会儿就会包扎完的,可这个学生是智障生,根本不予配合,一直在那里乱喊乱叫,不但不好好站着,还在那里手舞足蹈,弄的我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多亏还有另外两位老师,他们一边安慰我一边说:“没事,我们三个把他摁住,坚持一会儿就会没事的。”关键时候,还是男同志稳当,遇事不慌,终于,在我们三个与医生的合理配合下,由打麻药再到缝合顺利地包扎好了,看着包扎好的彭相志,我也松了一口气,不禁感叹起来:真是后怕呀,这特教的书真难教呀。不是这个学生摔破头了,就是那个学生癫痫病发作了……惊恐、紧张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不禁要问:是什么支撑让我们临危不惧?是什么信念让我们痴心不已?是什么呢?也许正是一片炽热的情怀,是一颗善良的心。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地、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而对于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更需要我们倾注更大的爱心,对待他们我坚持用爱去感化他们,用行动去启迪他们。现就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来具体说一下:
  一、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家的温暖。 智障学生自理、自制能力差,日常行为表现为“脏、乱、差”。脸脏、手脏、衣服脏,说话乱、做事乱,显得随便散漫,极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和培养。我就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经常和学生在一起玩,勤观察,多督促,多帮助。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也不小了,但他们不像正常孩子,往往连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小事都做不了,我班有不会自己主动吃饭的、有不会自己系鞋带的、有不会自己主动喝水的、有经常找不到自己的饭碗的、有经常尿裤子、尿床的……这时,我就要担当起“妈妈”的角色,定时提醒他们大小便,训练他们自己自主吃饭、提醒他们喝水。我利用晚上上自习时间去寝室看看,和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是不是想家了、检查一下他们是否缺少生活用品等等。渐渐地,他们感觉到老师对待同学的温暖,没有了陌生感,与我亲热起来了,有什么话也都愿意和我说了。
  二、小步子,多循环,使重度弱智学生也有所进步。
  由于重度弱智学生的注意力极度分散,思维不能像常人一样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对这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教学时我就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学起,然后将分散的操作动作连贯成一个整体操作过程。例如:穿鞋子,我把整个穿鞋过程分解成右脚穿鞋,左脚穿鞋。单脚穿鞋又分解出几个简单的步骤进行教学。1、一手拿起鞋子2、将同侧脚抬起放置于另一腿上3、双手握住鞋帮,让脚指头对准鞋口,并伸进鞋口4、用力将脚伸入鞋内,顶到鞋尖5、伸出食指插入鞋后跟,并用力将鞋后跟往上提,使脚后跟紧贴鞋底跟。当左脚(或右脚)基本学会以后,另一脚的学习就相对简单了。最终才让学生完整进行双脚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都十分耐心地一步一步分解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学,小步子,多循环。同时由于每一个分解步骤难易程度不同,在练习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出发,适时缩短或延长某一步骤的练习时间。通过我和学生循序渐进的努力,学生逐渐掌握了穿鞋的基本要领。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步养成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习惯、技能等,让他们在基本的生活自理上形成动力定型的生理机制,这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
  三、运用激励机制,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
  弱智学生也如同正常人一样喜爱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我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一开始,由于弱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是能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在表扬的过程中,一味地用枯燥的语言表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后来发现这些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最高的,我就利用食物(比如糖块、牛奶)作为奖励品适时的给予他们奖励,有时也可以将奖品提升为红花,五角星等,最终过度到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扬。在表扬时,我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对几个步骤的肯定,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弱智学生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四、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进行家庭强化。
  弱智学生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凡事包办代替,或是不管不问,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生活自理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习惯,或由于不被重视而变得越来越厉害,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我们认为,“勤能补拙”,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配合是关键。通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督促、指导和训练。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从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我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
  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弱智学生的教育工作。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