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春梅坚守特教岗位17年

  •  
  • 浏览次数: 96
  •  
  • 发表时间:2014-09-12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9月11日,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春梅和学生在一起。

  初秋的阳光洒在绿树成荫的校园,身着校服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迎面走来,然而与普通学校开学初的情形不同,这些孩子的脸上少有兴奋的表情,有的目光呆滞,有的对身边的老师同学视而不见……

  “作为一名特教,我无法像正常老师那样,期待自己的学生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这些智障残疾的孩子们,能够同样沐浴教育的阳光,最终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这是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春梅从事特教工作17年的心里话。

  17年来,李春梅从海口市福利院的一位特教“妈妈”成为海口市培智学校的一名教师,再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主任,工作环境几经变迁,“特教”的身份却一直未变。从教过程几多艰辛,她却一直深爱着这份神圣的事业。

  李春梅的一天:

  手头上总有忙不完的事

  -本报记者李佳飞 实习生潘媚

  9月5日,开学刚5天,李春梅的嗓子已开始沙哑,不过,她已习以为常,每学期初,为接待家长、培训教师、教育学生,她的嗓子总是要沙哑一段日子。

  和往常一样,早晨7点,她梳洗完毕便匆匆走出家门赶往学校,为迎接接下来一整天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监督孩子吃早饭,检查学生们的出操情况,直到确认一切安妥,然后到办公室打卡,吃上自己的第一口早饭。

  接下来,李春梅有两节课的时间与孩子们相处,差不多两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她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要教授课程,还需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一旦有学生发生癫痫等症状,她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有自闭症的孩子躁动不安,她便耐心地安抚。

  中午11点,是各个班主任带领孩子们去食堂吃饭的时间。此时的李春梅已经在食堂,耐心地教导学生们如何端盘子、添饭。由于都是特殊的孩子,他们常常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学会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而在此之前,都是李春梅亲手为孩子们收盘子、洗碗。

  忙完了食堂的工作,有走读的学生家长找她交流孩子的情况。直到12点半,她才吃上已经凉透的饭菜。

  为及时应对学生在午休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李春梅中午都选择留在学校,她在办公室里腾出空间放了一张小小的折叠床,可是今天,她没有时间休息。今年一年级的新生开设了传统训练整合和语言康复训练两门课程,她要抓紧准备新老师的培训。

  9月11日,李春梅正在给学生上课。

  下午,她继续和孩子们在一起,处理各个班级新老师们遇到的问题,一直忙到放学时间。

  按照工作要求,下午5点是李春梅可以下班离校的时间,可她每天都坚持检查完学生吃饭、洗澡后,才骑上电动车回家。由于家在海口海甸岛,路程较远,她每次回到家都已经天黑了。

  有时,她会在深夜12点左右接到电话,只要听说是学校的事情,立刻穿好衣物,夺门而出…… (本报海口9月11日讯)

  是老师,是保姆,也是妈妈为孩子们擦屁股、擦鼻涕、洗澡,一遍又一遍告诉孩子们厕所在哪里、手把手教孩子上完厕所怎么用手纸……

  事实上,李春梅从教已经32年了。1982年,英文专业毕业的她,成为内地一所普通中学的英语老师。那个年代,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师都十分稀缺,年轻有干劲的李春梅很快成长为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带头人。

  后来,随丈夫来到海南,李春梅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在海口当起了幼儿教师。直到1997年,她被调到海口市福利院,成为一名“特教”。然而,由于对“特教”行业缺乏了解和心理准备,第一天报到上班的日子让她终身难忘。

  那一天,李春梅带着教案,满怀着期待的心情想要尽快认识她的学生,不料在她推门而入看见孩子们的时候,她傻眼了:这些孩子不同于她以往教过的学生那般活泼伶俐,由于智障、聋哑或存在种种生理上的缺陷,多数孩子的眼神是陌生而呆滞的,有的喜欢喃喃自语,有的行动不便、四肢僵硬,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流着鼻涕和口水在教室里逛来逛去,有的甚至随地大小便,还将大便拉在裤子里……

  那天回到家,李春梅忍不住放声大哭,整整一天食不知味。

  然而,哭过之后冷静下来,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又让她选择了坚持。第二天,她放下教案,将孩子们一个个揽进自己的怀里,为他们擦屁股、擤鼻涕、洗澡,一遍又一遍告诉孩子们厕所在哪里、手把手教孩子上完厕所怎么用手纸……

  “这些孩子先天残疾,又遭父母遗弃,已经很可怜,我不能再嫌弃他们,他们同样有着宝贵的生命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李春梅说,凭着做人的良心,她将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她的身份不仅是老师,有时也当“医生”和“保姆”,因为相处久了,有的孩子喜欢叫她“妈妈”,这让她感动不已。当时,李春梅自己的女儿也已经上幼儿园了,可是因为每天大多时间耗在福利院里,她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女儿从小就习惯了脖子上挂一串钥匙,放学后自己回家,有时在小区院子里玩耍,跑来跑去”。

  李春梅用心教学和照顾孩子,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张茂摄

  虽折翼,亦天使,永不放弃即使是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的孩子,我也希望通过教育,让他们今后的人生更加美好

  2006年,对“特教”事业怀有别样情感的李春梅,通过竞聘上岗,正式成为海口市培智学校的一名教师。“作为教师,即使面对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的孩子,我也希望通过教育,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李春梅说,将心比心,想想这些孩子亲身父母的感受,她便不想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有次招生面试,一位患有重度自闭症的邱姓小男孩让所有老师都感到头疼,这孩子虽然有家长看着陪着,可还是经常狂躁不安,他虽然几乎没有语言能力,可很有活力,看到本子就撕,抓起东西就扔,他到过的办公室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完好无损。别的老师都说,这样的学生绝对不能接收,毕竟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的精力有限,要是接收了这样难教难管的学生,恐怕根本就没有精力再管教其他孩子。

  然而,家长殷切期待的目光打动了李春梅,她在努力争取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后,将这个孩子留了下来,并悉心教育和开导。无论孩子犯下怎样的错,她总是像慈母一样,耐心地安抚和规劝,一遍不凑效就说第二遍,第二遍也不行就再而三,直到孩子慢慢改观。

  如今,小邱已经上五年级了,虽然语言能力和智力水平仍低于其他同龄孩子,可是家长们已感觉到,孩子明显变乖巧了,尤其对李春梅的指令十分熟悉,他能够在李老师的提示下叫出“爸爸、妈妈”,有时还会对接送自己的父母说句“辛苦了”,这一切,让李春梅感到欣慰,更让孩子的父母对学校充满了感激。

  2009年11月,经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原海南特殊教育学校和海口市培智学校合并,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选址海口龙华区城西镇薛村,新建校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有启聪部、启明部、启智部。李春梅担任启智部主任,除了带一年级新生和培训年轻教师,还负责管理15个班级约200余名学生38位教师。

  “因为有繁重的培训和管理任务,李主任其实没必要亲自带课,可是每学期招新生时,她总是不忍心拒绝一些重度智障残疾的孩子,所以常常需要增设班级,新老师安排不过来,她就自己带,每年都带新生,给学生喂饭、洗澡,经常亲力亲为。”同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侯丽华告诉记者,通常每天下午5点就该下班的李春梅,一般都是等到所有孩子吃完饭、洗完澡,检查完食堂、教室和寝室后,7点左右才最后一个回家。

  还有,每学期初,带新生班级是最辛苦的,因为孩子对环境和学校不熟悉,常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有的甚至将上课的老师当成仇人,又抓又咬又踢。每当这时,李春梅总是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用玩具、游戏、音乐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遇孩子癫痫发作,为防止孩子咬到自己的舌头,她在情急之下会毫不犹豫伸出自己的手臂让孩子咬住,全然不顾自己被抓被咬的疼痛,只一心想用真诚的关爱和微笑温暖每个孩子的心。她坚信,爱的教育能够创造奇迹。“别看这些孩子笨笨呆呆的,其实他们的感情都很纯真,相处久了,他们对老师很有感情。”李春梅说,有时陪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孩子们喜欢和老师凑在一起,晚上给每个人洗完澡准备离校时,情绪稍好的孩子还会撒娇说“妈妈不要走”,“这样的情景,对每一个热爱特教事业的老师们来说,都好似吃了蜂蜜。”李春梅说。

  为责任,勤钻研,执著前行智障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自我尊严的人,一个有道德规范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一个懂得服从的人,一个能与他人互动的人,一个——人

  人常说:“爱自己孩子是天性,爱别人孩子是崇高,爱残障孩子是神圣。”而在李春梅看来,爱护这些先天不幸的孩子,是她做人的良心。她始终觉得自己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忍心放弃,为了让每一位残疾学生得到发展,她甘愿献出自己的一生。

  10多年前,不幸的福南姿因为先天性脑瘫被父母遗弃,幸运的是他在海口市福利院遇见了李春梅。在李春梅多年的悉心呵护下,福南姿后来成功进入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并且其运动、烹饪等潜能逐渐被发现和挖掘出来。2004年,福南姿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勇摘2金2铜,2008年,他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冬季残奥会,勇夺1金1铜,一举成为当时海南体育界的名人。

  2012年,在学校的推荐下,福南姿又进入普通中职学校学习西式糕点制作。他先后在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和上邦百汇城一家日本料理店工作,如今不仅可以生活自理,每月还可挣得月薪4000元左右。

  “南姿是其中天赋较好、成绩比较突出的个例,事实上,从事特教行业,很少奢望自己的学生能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盼着这些孩子能够被接受、认可,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李春梅坦言。

  在她的办公室,记者注意到,一本《润物无声,学而为人》的书上,有一段被下划线标注出来的话这样写道:“智障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被社会接受、认可的人,这个人是一个有自我尊严的人,一个有道德规范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一个懂得服从的人,一个能与他人互动的人,一个——人。”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赖依萍介绍,作为启智部主任,李春梅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常常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对培智教材进行探讨,带领高中组教师探索适合重度智障儿童的职业教育课程。她还多次到全国的优秀特殊教育学校取经,为学校引进了“人性化课程”,从而快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几年来,在她的积极鼓励和指导下,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的年轻教师参加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信息技术大赛频频获奖。她本人撰写的论文《浅谈弱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获得第四届全国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二等奖。(本报海口9月11日讯)

  记者手记——爱,润物无声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那么,特教老师就是守护“折翼天使”的人,她们没有豪言壮语,也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们只是用一点一滴的真情和劳作,守护这些不幸的孩子,并且,想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有价值。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多数都属重度残疾,他们有的聋哑、有的智力低下、有的患有重度自闭症,很多孩子生活上无法自理。因此,想要教授他们文化课程面临重重难题,很多老师反复教孩子们做的,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如自己吃饭、上厕所、见人问好、整理物品等,也因此,特教老师常常感叹,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但是对于特教老师来说,却不指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功成名就,她们不辞辛苦地工作,只要学生能够生活自理,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生存的工作。

  然而,想要教会这些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很不容易,启智部教师在李春梅的带领下,践行着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性化教育,即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教育的场景,在潜移默化中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教育场景和充足的学习资源,所以,老师和孩子们经常吃住在一起,她们习惯了用爱去温暖和感化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教会孩子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神圣的,特教老师更是如此,她们不仅要具备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能力,更要有包容这些有缺陷的孩子的耐心和爱心,没有肯吃苦、奉献的精神,是做不好特教老师的。她们伟大而无私,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点点滴滴呵护,滋润着孩子的生命。





来源: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海口 岗位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