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干的就是良心活
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先天或后天的残疾。为了让这些落入凡间的“折翼天使”能够像普通孩子一样展翅飞翔,特教老师们用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执著,为孩子们奉献着平凡而又深沉的爱。日前,记者来到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真切感受特教老师的耐心与爱心。
【手语讲课】
为“无声天使”传授《弟子规》
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该校,由于学校以聋哑孩子为主,校园里显得很安静。在三楼的教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上班会课的杨霞老师。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冠必正,纽必结。”“斗闹场,绝勿近。”杨老师正在用《弟子规》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杨霞老师是7年级2班的班主任,班上有12个学生,都是聋哑人。聋哑学生上学相对晚一点,班上最小的也有十四岁了,大的有十七八岁。由于聋哑孩子的父母大多不会手语,很难与孩子交流,这项本该由父母来做的工作也落到了老师的肩上。
杨老师班上的学生都比较大了,课上手语的交流也很顺畅。为了让学生们能顺畅交流,特教老师们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刚来的时候听不到,也不识字,也不会手语,只能在纸片上画些图案来教他们。”说起一开始教这些学生的情景,杨老师还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更像妈妈】
把学生当孩子对待
学校是寄宿制的,学生们很少回家,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远,父母又在外打工,一个学期只能回家一两次。学生们更多的时候就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待在一起。
特教老师们除了教授学生们知识,还要照顾学生们的生活。因为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很少能来看孩子,一些家长就会在杨老师这留点零用钱,给孩子买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杨老师有一个小本,上面记录着每个孩子的零花钱的用途,什么时间买了拖鞋、蚊帐,什么时候买了铅笔橡皮;每个孩子还剩多少钱,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我们干的就是良心活。”杨老师说道。
在交谈中,杨老师很少用“学生”一词,用的都是“孩子”。可见杨老师是真的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除了教授学生们知识,照顾学生们的生活,特教老师还必须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杨老师说:“这些孩子缺乏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聋哑孩子我们叫他根本听不见,所以我们这些老师要时刻注意他们的行动,保证所有学生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做课间操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站在路上玩耍,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虽然车速很慢,离孩子也还有一段距离,但旁边的一位老师还是飞快跑过去把孩子抱走。
【细心观察】
练就“神探本领”
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很多事情不愿跟别人说,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杨老师练就了“神探本领”,哪个孩子情绪低落了,哪个孩子有些不太正常,杨老师都要细心观察,跟孩子们谈心。
国庆节放假之前,有个学生用小刀在自己手上划了个口子,这个学生平时活泼开朗,没有自虐倾向,杨老师就把他叫来谈心,经过一番交谈,原来是这个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觉得回家没意思,不想回家。杨老师又耐心开导他,这个学生最后调整好了情绪,开心回家了。
国庆节期间,有个孩子在家花钱很厉害,家长不知道孩子把钱花在哪了,问孩子孩子也不说。家长怕孩子走上歪路,就给杨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开学之后,杨老师把这个孩子叫过来问他是怎么回事,这个孩子一直不说,到最后,才告诉杨老师自己去公园玩旋转木马、碰碰车去了。“这些孩子个子挺高,年龄也不小,但他们的内心其实都像小孩子一样。孩子们平时在学校的时候特别听话,特别老实;但他们在学校里待得时间太长了,有时候带他们出去买东西都会特别开心,放假回家也会想着到处跑着玩。”
【不辞辛苦】
希望孩子们能自食其力
“孩子们都特别听话,特别懂事;大点的孩子会帮小点的孩子洗衣服;每天两次打扫卫生,校园里边特别干净。”说起自己的学生,杨老师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所教的学生能考取大学是很多老师的心愿,桃李满天下是很多老师殷勤工作的憧憬。但是特教老师们却不同,他们不辞辛苦,不奢求自己的学生能够功成名就,只要学生能够生活自理,能够找到一份让其在社会生存的工作,生活得像个普通人一样,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有人说他们从事的是“无花果”的职业,但他们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辛苦工作并享受这个过程。教了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发音,学生突然会了;耐心交流打开孩子心扉,孩子脸上重现笑容;通过游说,终于又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他们的学生……这时的他们最快乐,简单而又单纯的快乐。
记者手记
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有100多个学生,他们大多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有的在智力上还有缺陷,50多位像杨老师这样特教老师给了他们妈妈般的爱,让他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
与普通教师相比,特教老师付出的努力或许更多。他们尽心尽责地在特教工作岗位,用爱心、细心、耐心浇灌着残疾孩子们的心灵。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让那些特别的学生有了些许的进步和成长。虽然耕耘艰难,却使得晚开的花儿同样芬芳满园。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