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阳市盲聋哑学校 舞蹈精灵飞越无声

  •  
  • 浏览次数: 278
  •  
  • 发表时间:2023-09-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跳跃中的冯莎莎像破茧而出的蝴蝶。

用脚打节奏,聋哑孩子的舞蹈音乐

 明亮的眼睛,也许只有这些残缺的天使才拥有。
 

孩子们常在寝室里练功。

脚,在舞台上能感受节奏,是聋哑孩子的耳朵。

为了让孩子们看得清晰,滕老师会夸张的挥舞动作。

练舞和考试,两者都必须全力以赴。

 每个孩子都希望通过舞蹈,打破无声世界的隔阂。

伍雯斓喜爱拉丁舞。

孩子们平时与正常人交流都是通过手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喜欢上QQ喜欢看电影。


  17岁的伍雯斓每天早上醒来,总会对自己说同一句话:加油!努力!伍雯斓和普通的女孩不一样,她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也无法吐出声音。右耳上戴着助听器,能说出一些简单又不太清晰的词语。除此之外,她是个端庄秀丽的女孩,每当她“说话”时,手指就像灵动的舞者在空中欢快的飞舞。不过,现在的她,却不仅仅只会用手指跳舞。
  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里,每周三下午有一门增长聋哑学生感觉的课程——律动课。走进律动室里,没有一点声音,只有"嗒嗒"的拍子声,这是脚步与地板碰撞的声音,虽然没有音乐伴奏,她们却在翩翩起舞。
  伍雯斓把感受写在小本子上,表达学舞蹈很苦,但是她喜欢能够自由飞舞,这样她会忘记约束着自己的无声世界。她说,当她像彩蝶一样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她能够感受到别人惊讶赞美的眼光,而这些目光在过去只充满了同情与隔阂。
  律动课舞蹈队老师滕立立最了解残疾孩子学舞蹈的不易和辛苦。
  舞蹈节奏,对于跳舞的聋哑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节奏感的训练通常要三五年,而正常孩子只需几个月。有时候滕老师要很夸张地比划拍子,并同时双脚踏响木地板,用地板的震动向孩子们传递节奏。每到排练时,虽然滕老师常常使劲地跺脚,聋哑学生依旧会慢半拍。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舞蹈,滕老师会把整套舞蹈分解成上千个动作,然后一一教给学生。虽然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但要完整领悟每个动作的力度和情绪,就十分困难。等孩子们能感受旋律的跳动,踏着节拍起舞、转换队形,完成一个漂亮的动作,至少已经排练了三四个月以上。
  滕老师说,这些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有毅力,能吃苦。学跳舞,扭伤摔伤是常事,但没有见过谁打退堂鼓,队里的小姑娘们,摔伤扭伤后背过身去默默流泪,休息一会继续又练。排练时候一个动作总练不好,老师急,学生们更急。
  18岁的冯莎莎,是舞蹈队的领舞,有一回她的一个动作连续跳了五六遍,还不规范,竟然一抬手,狠狠抽了自己几个耳光。
  聋哑孩子在无声的世界里长大,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比别人慢一点。同龄人轻而易举能做的事情,他们必须花费三倍四倍以上的努力。他们或者读小学读了9年才能毕业,他们或者学一句英文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但是恰好是因为这份努力,让他们得到正常孩子都难取得的成绩。
  在2012第四届中小学生文艺比赛上,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学生们与正常的孩子们同台竞技,最终以舞蹈《苗之声》拿到金奖。今年6月5日,在第八届贵州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中,他们的新舞蹈《金鸡炫舞》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拿到了省比赛的金奖。
  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四年一届的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伍雯斓和她的伙伴又开始为这个目标奋斗。劈腿、转身、跳跃……她们在课堂上寝室里都废寝忘食地练着,也许在不断跳跃中,她将要飞越束缚自己的那个无声世界。

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刘婷婷
责任编辑:TY03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走进 贵阳市 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