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特校:家校连心,共筑成长

  •  
  • 浏览次数: 90
  •  
  • 发表时间:2015-02-1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特殊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爱撑起了残疾学生教育的蓝天。为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家校联系,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近期组织教师开展了“走进学生家庭、关爱特殊儿童、把爱送到家”主题家访活动。
1月30日—2月4日,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在徐良校长带领下,全校36名教师,分15组对31名特殊学生进行了家访活动。家访活动中,老师们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及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与个体表现,调研了特殊孩子的家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今后的因材施教。家访过程中老师们听到了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多年培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恩之声,并广泛听取了家长、社会对特殊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家校社的教育协作架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心灵彩虹。
本次家访:一家家真心实意的热情接待,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一场场深入人心的亲密访谈,拉近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进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我们武进特校以后将发扬优良传统,持之以恒的开展好这项爱心家访活动,用爱心播撒师德,传递人间真情,让特殊学生家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阳光,社会和谐的力量。
附:教师家访手记:
芮建奋老师的家访手记: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
2015年1月31日,我和徐校长以及爱心人士带上一些慰问品,冒着严寒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而且还会让家长体会到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和家长的感情。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史文军老师的家访手记:
冬日的雨雪让人感觉更加严寒,在这样的一个下午,我们一组三人驱车前往牛塘老街和湖塘新城域走访慰问了学生小阳和小奇。电话联系后,小阳的父母在一个加油站路口早早地等着我们的到来,见到之后带路驱车五分钟,终于到了小阳家里,小阳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三位老师送上了小红包和寒假作业等,和家长交流了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临行之际老师叮嘱小阳别光顾着看电视还要完成寒假作业。
小奇因为生冻疮和感冒已经将近一个月没上学了,老师的到来让妈妈感激:“谢谢学校和老师想着我们家小奇!真的很感谢你们!”发自内心的感谢顿时让屋里充满了冬日少有的温暖,小奇妈妈希望学校能更加注重孩子能在动手能力和交流方面的训练和康复,这也正是我们学校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小奇在家爱听歌曲,饭量小身体比较瘦弱,但是对弟弟懂得谦让,让家长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在学校学会了感恩,不知不觉近两个半小时过去了,这次走访慰问不仅拉近了家校的距离,更送去了冬日的温暖,相信这份温暖温暖了家长也温暖了特殊学生的心。
赵雪梅老师的家访手记: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今天,当我和薛莲老师在这数九隆冬,冒着砭骨的寒风,来到一(2)班的孙陈城与王永洲两位学生家里时,家长的热情与激动也深深地温暖了我们。
一走进两位学生家里,看到孙陈城家住在简陋的出租屋,王永洲家住在家长打工的厂房宿舍里,虽然春节将至,但家里却还没有一点年味,作为老师的我心里泛起阵阵涟漪。特殊的孩子,家境如此贫寒,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是否也就疏于照顾呢?于是,我们首先向家长们表达了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然后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家长们听了,不住口地对我们表示感谢,也向我们反映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令我最感动的是,特殊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爱不减分毫。孙陈城的妈妈把全部心血放在了孩子身上,听到孩子学会讲一句话,就会高兴半天,见到儿子能安静地坐着听一会歌,也会感到特别欣慰。王永洲同学的父母更了不起,两个孩子身体都有毛病,爷爷奶奶要求把这个孩子留在老家给他们带,但是,他们却舍不得,一直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给予他点滴关爱。
走出学生的家门,静静地漫步在大街上,虽然寒风凛冽,我却没有感到一点寒冷,因为我知道孩子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们得到爸爸妈妈共同的爱的呵护,他们是幸福的!虽然他们住的房屋还很小,但是爸爸妈妈共同创造的家却是无比温暖的!爱生者,生必爱之。今后,让我们不妨多走进学生的世界,多走进学生的家庭,嘘寒问暖,用师爱照耀我们的孩子们,启迪他们的心智,让每一朵迟开的花朵也能绚丽绽放。
家长的心声:
“孩子交给学校,我放心”
赵江波是一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家在农村,母亲常年住在精神病医院,父亲在外打工,小江波说一年只见父亲几次面,平日里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小江波缺衣少鞋,没有日常的生活用品,在学校读书四年以来,一直都是学校的老师给予帮助的。去年十一月份他代表江苏省去澳门参加残奥会,并夺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这次,老师去家访,他奶奶一个劲地对李老师说:“老师对我们家赵江波太好了,孩子交给学校,我放心,太放心了!”“谢谢,谢谢!”信任是最好的支持和最有力的鞭策,简单、淳朴、发自肺腑的声音,如清泉一般,洗刷了老师们的疲惫和辛劳,更加坚定了无私奉献的信念。
 “潘老师,实在是不好意思,到我家门也没进,水也没喝到一口,我心里太过意不去了,我呢又不善言辞,总之十分感谢您和汤老师大老远来家访,我也替范怡谢谢您!”这是培九班的范怡同学的妈妈,在潘铭和汤群两位老师去家访之后发来的短信。这段短信虽然很朴实,但也表达了家长对我们特校老师的感恩之情,对我们家访的肯定。
共同的呼声:
爱和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我们将把家访进行到底!
每到一处,感受到的都是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到一家,都能感受到家长厚重的期望,家长、老师、社会都认为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胡晴雯校长在家访中得到学生家长这样的邀请: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下去。家长们说:“虽然我们和老师常见面,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这样具体细致活动很少,我们也想与教我孩子的老师见见面,家访给了这样一个合适的机会。”徐良校长在这一阶段的家访之后,感慨地说“虽然在家访中,老师和家长的身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沟通方式不同,但‘爱与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我们要将将家访进行到底,让家访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武进区特殊学校的一项特色品牌活动!
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通过家访这个平台构建一幅真正“和谐”的特殊教育蓝图。
(撰稿:刘秋波    照片编辑:符王亚    审核:汤群 )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家校连心,共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