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

  •  
  • 浏览次数: 104
  •  
  • 发表时间:2023-09-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在重庆市特教中心,小学生每学期除了免除学杂费410元、课本费120元外,还享有每月400元生活费和每年800元住宿费补贴,初中生也是如此。“学校每年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6100多元。”该中心主任李龙梅说。
  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
  截至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853所,在校残疾学生37.88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37万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72.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更多残疾儿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与普通孩子一样,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全面发展。
  资源保障:残疾人入学“零拒绝”
  2008年,国家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四年里,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54亿多元,在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项目开始实施,重点支持60个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残疾人高等教育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中,在读残疾学生已经从视力、听力、智力残疾扩展到孤独症、脑瘫、多重残疾等。随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走进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孩子的类别在不断拓展。
  特殊学校之外,我国有一多半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据统计,2012年残疾学生在校数为37.88万,其中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在校生为19.98万人。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国情探索出的实施融合教育的一种形式”,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邓猛教授说。随班就读不仅有利于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他们获得适应社会的基本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家庭、社区教育为补充的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先后提出对残疾学生教育“零拒绝”。对于因身体条件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送教上门,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之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能够有效地保障残疾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专家顾定倩这样评价。
  提高质量:帮助残疾孩子实现求知梦
  2010年起,教育部将特教教师培训全面纳入“国培计划”统筹实施,并与中国残联合作,共同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多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班。
  特殊教师队伍建设是帮助残疾孩子实现求知梦的前提。
  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52所高校设置了特殊教育(师范类)专业。此外,陕西师范大学等169所师范院校也普遍开设了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能力。
  上海市政府构建残疾儿童“医教结合”的支持保障体系,形成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转介、安置运行机制。北京市建立了“双学籍”制度,每名特教学校学生每月至少半天到普通学校参加教育活动,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根据需要定期到特教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和康复辅助训练。
  “双学籍制度,使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优势形成互补,能更好地满足残疾学生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的需求”,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郑瑞芳这样评价。
  构建体系:发展潜能,回归社会
  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影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中,从3岁小宝宝,到18岁甚至年龄更大的残疾青年,都可以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实现自己的求学梦、发展梦。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王燕华介绍,目前,该园共有28名残疾孩子随园就读,残疾类型包括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听障、肢残、多重障碍等。
  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为残疾学生架起了升学和就业的桥梁。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有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52所,在校残疾学生10442人。这些学校开设了一大批适应残疾人身心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包括服装设计及工艺、艺术设计、针灸推拿学、音乐学、绘画学、装潢广告设计等。
  视障学生戴俊林在山东省特教中专学校学习了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回家乡创办了自己的盲人按摩店,如今四家连锁店已经安置了40多名盲人就业,在山东省都小有名气。
  截至2012年,我国设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6个,在校生7043人。据江苏省南京聋人高级中学校长陈金友介绍,学校成立21年来,始终注重塑造残疾学生健全人格,突出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近3年甚至有221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每年高考,各地都为残疾考生提供人性化服务,创设无障碍考试环境。例如,为重度视障考生印制大字号考卷,允许听障考生携带助听器参加考试,为重度肢体残疾考生设置特殊考场等。
  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普通高等院校残疾学生录取率为81.9%,高于近3年全国平均录取率约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300多所高校都有在读的残疾学生,其中本科院校占到1/3。
  2010年至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残疾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2.6%、82.1%、83.3%,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短 评
  为残疾孩子插上隐形翅膀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特殊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八大任务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特殊教育,承载着培养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重任,促进残疾儿童自立、自强,帮助残疾儿童成长、成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殊教育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与家长互动合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如果说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那么特殊教育的发展,则为他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补偿缺陷,发展潜能,健全人格,回归主流。上大学、运动会、职业资格证书、创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残疾少年儿童的青春在蓝天下绽放,一样五彩缤纷。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玉兰
原文标题:在同一片蓝天下绽放青

责任编辑:TY03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我国 建立起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