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特校: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专题学习

  •  
  • 浏览次数: 89
  •  
  • 发表时间:2015-07-06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党的光辉历史的回顾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4年,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4年,是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4年,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4年。这94年的奋斗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深重,救亡图存、发奋图强的呼声不断高涨。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最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时而生。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与此同时,“十月社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阶段,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封锁,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同时,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至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全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不多,又受到苏联的影响,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一些失误,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先后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造成了重大损失,以致使得本来应该更加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全面认真地纠正了“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三)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从改革来说,首先是在农村创立并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广大农民迸发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开放来说,这一阶段首先是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从而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以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为契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由农村转向城市,从局部转向全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渐展开。从对外开放来看,这一阶段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局面继续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3、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阶段,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推进、配套完善。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规模也继续扩大,并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完成了加入WTO的过程,由此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近七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94年的奋斗历程中,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小党,到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大党;从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94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加强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迷失方向。

  二、优良传统: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对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三大优良作风是我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一是真正领会马列主义的实质和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向实际情况作调查,三是把实际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一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
    ⑵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⑶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要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党风是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反映。党风好,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党风不正,是政治腐朽堕落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作风优良,就会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作风不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没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难以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甚至遭受巨大挫折和失败。因此,大力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妥善处理好“船”与“舵”的关系,确保社会主义航船既能保持正确的航向,又能开得又好又快;就是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妥善处理好“水”与“舟”关系,既要防止舟脱离了水而无法航行,又要防止水的波涛造成船毁人亡;就是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防止使这一本来用于解剖党员干部思想灵魂的“手术刀”变成了粉饰自己和他人的“化妆品” 。要通过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进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风正气清的良好环境。

  中国共产党在94年的奋斗历程中,不仅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而且形成和发扬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团结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妥善处理好“船”与“舵”的关系,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理论和实践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如同“船舵”与“船体”。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像没有舵的船,马力越大,前进的方向越难把握,不仅会南辕北辙,甚至会触礁搁浅;没有进行实践的理论,就像没有船的舵,毫无用途可言,只有妥善处理好“船”与“舵”的关系,才能确保社会主义航船既能保持正确的航向,又能开得又好又快。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使理论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就是要通过不断实践,使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就是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事实已经雄辩的证明,无论是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还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都是在认真学习实践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体现了实事求是又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是我们党员干部思想的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工作的武器,我们只有联系实际学精思透搞懂,并坚持学以致用,才能发挥出理论的巨大威力,才能推动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习科学理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时下,“学习不够”已成为一些党员干部推卸责任的“托词”,他们常常以工作忙、应酬多等为借口,不注重理论学习,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久而久之,就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迷失方向、退后落伍,甚至蜕化变质,最终沦为时代的弃儿和人民的罪人。因此,只有切实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才能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与各地各单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和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对实践产生指导、推动和促进作用,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理论也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加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本质要求。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在学习理论时,必须要紧密联系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具体社会实际来进行研究和思考,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既能发现其规律性,又能在此基础上富于创造性。一是要密切联系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力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密切联系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来进行一系列理论问题的学习研究和思考;三是要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要密切联系国际国内的形势,提高对形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敏锐性,牢牢把握大局,辨别是非,真正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五是要密切联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提高抵制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坚持学以致用。当前,对我们各级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作出合乎于党和国家要求的正确思维、判断、实践。然而当前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和苗头——“思想上好大喜功,工作上虚报浮夸,生活上吃喝玩乐”。人民群众讽刺这些干部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下乡调研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对上汇报工作“照着稿子念,无稿瞎扯淡”。这些干部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基层,只会纸上谈兵,不想不愿也不会工作实践。长此以往,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还将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不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原原本本不图发展创新,满足于作“传声筒”、“中转站”。李宗仁在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时说,“国民党将领不敢承担责任,机械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成败皆由蒋校长一人扛着,这也是导致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机械地照抄照搬,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最讲政治,最不担政治风险,实际上恰恰是最没有政治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应当予以坚决地批判和纠正。因为任何权威的决策和理论,都不可能完美无瑕,都不可能永远正确,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完善和创新,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理论和经验也同样如此。因为我们的工作条件、环境、对象、因素时时处在变化之中,经验的东西往往要过时,犯了经验主义,如同刻舟求剑,绝不会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如果死搬硬套,不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犯了教条主义,也一定要失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正是克服了这些错误思想,才使得我们党的思想得到了极大地统一和巩固。在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汲取无数次城市斗争失败的教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符合当时革命实际的战略思想,从而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978年,面对我们党僵化落后的思想状况,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正是在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活动,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在全党建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坚持紧密联系群众,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水”与“舟”关系,确保党的执政根基不动摇。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如同“水”与“舟”关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因此,要想使船驶向胜利的彼岸,必须要保持船与水的和谐稳定,做到既要防止舟脱离了水而无法航行,又要防止水的波涛泛滥造成船毁人亡。因此,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水”与“舟”关系,确保党的执政顺风顺水,一帆风顺。

  (一)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党92年来,我们党正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深刻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没有自己的小团体,没有自己个人的利益,一切的出发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也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称赞、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因此,我们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进行工作决策时,都应该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党的宗旨淡化,思想观念发生偏差,甚至错误地把向人民群众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根本对立起来,不知道党和党的领导机关所代表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2009年,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面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对群众信访的追问,爆出惊天语录:“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完全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为什么在逯军副局长眼里,党和百姓却成了对立的双方?初闻此言,似乎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不会如此低下,细细一想自有他的道理,他一定始终认为,他的职务是上级任命的,就只能对上负责。只有上级满意了,自己就不会丢乌纱帽,至于群众满意不满意无所谓。殊不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离群众、甚至将群众视为对立面,不仅是感情问题、认识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政治本色问题。所幸的是,逯军之流只是少数,但也不可不认真省察。因此,有必要对逯军之流进行一次党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的再教育。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好传统、好作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持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从毛泽东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相信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重视群众的群众观点。党如果脱离群众,那就一事无成,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期同样如此。然而时下一些政府机关“衙门”现象十分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少数党员干部不仅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半心半意也做不到,更有甚者还与民争利,乃至贪赃枉法。如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已经堕落成为党员干部的败类和社会的垃圾。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此我们必须要深入持久的开展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教育,要让党员干部的一切言论行动,都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把“人民同意不同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我们的工作准则。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让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坚持紧密联系群众,核心问题是群众观点,落脚点是群众利益。对待群众的观点是世界观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是党的宗旨、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观点,明确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明白国家的发展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体人民才能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要讲究联系群众工作方法,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畅通民主监督渠道,让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真正制度化、常态化;要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够听到群众最真实意见建议和心声,进而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少数干部是“车子越来越好了,下基层越来越少了;手机越来越高档了,群众声音听的越来越少了;文凭越来越高了,群众语言越来越不会讲了”。对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警醒。

  (四)要认真执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三万”活动,组织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我们必须要认真开展并坚持执行好这一“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察民情,问民意,解民难,帮民富,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只要密切联系群众,信任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的党就有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坚强有力的牢固根基。

  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确保党的政治生活健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是发扬党内民主,实施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是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风建设,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党员干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本应该用来治痈清疮的 “思想手术刀”变成了涂脂抹粉的“美容化妆品”。对此,我们必须要坚决予以纠正。要通过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加强“自律”,要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加强监督进行“他律”,确保党的政治生活正常化。

  (一)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要经常进行反省自新。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认识、发现、解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经常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对于我们,经常性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者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只有敢于正视自己,才能敢于正视别人;只有不断发现和改正自己和别人的缺点错误,才能不断把工作搞好。我们党70多年前开展的那场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讲,“就是因为在这个运动中开展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没有得到较好坚持,党内政治生活不够正常开展,一些党员干部信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有我有全都有”,讲假话、说好话,自我批评蜻蜓点水,不触及根本;批评别人一团和气,不痛不痒;互相批评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把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风带进了党的严肃政治生活,严重影响了民主生活会质量。很多腐败分子在忏悔录中分析他们走上歧途的原因时,都异口同声地说,“听不到不同意见”,“缺失了有效监督”。为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呢?关键是一些地方使严肃的政治生活“脂粉化”,使一些本来只存在很少很小缺点和错误的党员干部,由于得不到及时提醒、教育和帮助,从而在错误路上越滑越远,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长此以往,我们党将有变质变色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体现着“三个代表”。但是党的先进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身固有的,只有在动态的不断地更新进步中才能形成。

  (二)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要进一步严肃我们党内政治生活。要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严于律己;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其他同志的缺点错误,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坚决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要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加大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要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大力培养树立宣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同时还要十分注重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党外监督,通过建立健全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永不懈怠。1945年7月,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和毛泽东的一段对话对我们现在仍然颇有启示。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鼎盛的历史时期。唐朝的繁荣昌盛,得益于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比较喜欢倾听不同意见的人,很多尖锐的意见他都能够接收。正因为李世民认真的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听取了魏征和大臣们的意见,才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因此,我们办事情,做决策必须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教育和监督,要有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宽广胸怀。只有凡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的支持和拥护。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为此,在当前 “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风气庸俗化”之风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进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风正气清良好环境。



来源: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