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5最美特校教师”-- 谢虹:每一片绿叶都有自己的位置

  •  
  • 浏览次数: 173
  •  
  • 发表时间:2015-09-25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个人简介】

  中国聋人网讯 谢虹,女,1995年开始执教,2003年开始任教于常州市光华学校,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12年。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常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005年获得江苏省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年获得全国首届培智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说课单项一等奖。主持的课题《以生活实践提升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获得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课题评奖一等奖、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第一届精品课题,发表多篇论文。

  【人物通讯】

每一片绿叶都有自己的位置

——记常州市光华学校老师谢虹

  2003年,谢虹开始了她的特教生涯。此前,她是普通小学的一名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智障孩子。“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现实情况比我想象的糟多了。”谢虹回忆往事,感慨地说。普小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因此谢虹在教育教学上有优势,但特校孩子情况复杂,有的完全没有交流能力,让她开始时不知怎么做才好。面对这种情况,谢虹认真学习康复知识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长处,弥补短处,很快适应了特校的教学环境,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两个孩子的不同人生

  回顾自己的特教生涯,有件事谢虹始终难以忘记。“我刚开始当特教老师的时候,班上有个孤独症的孩子叫小赵。他的情况很严重,没有一刻能够安静下来,老师得一直陪着他、看着他。”小赵的奶奶见到这种情况,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就对谢虹说:“老师,我每天也过来帮你看一会儿。”于是,奶奶每天中午过来,帮忙照看孙子一小时,一个月后,奶奶觉得“这孩子不能待在这里了”,主动申请退学。虽然退学是家长提出来的,而且家长对学校很愧疚,觉得孩子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但谢虹却一直不能介怀,“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如果当时我能多具备一些康复知识,或许就可以更好地针对这个学生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他、帮助他。”

  怀着这样的心愿,谢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一边教一边学。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她已经是一名很有经验的特教老师了。“我现在是八年级一个班的副班主任,班里的孩子是我们从一年级带到八年级的,其中有个孩子叫南南,情况跟小赵很相似。”南南高高壮壮,是班里个子最大的,但智力程度还不如一两岁的婴儿。“他刚来的时候,老师得一直跟着他,一秒都离不开,因为他会做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他会不知从哪里找来钢丝,攥在手里四处乱划,把教室里到处都划花了。”谢虹跟南南的爸爸说起时,爸爸叹道:“谢老师,你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更严重,电视、电脑都被他搞坏了。”谢虹告诉记者:“其实南南没有坏心思,但他就是不懂,心里缺少‘规则’的概念。”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如今经过8年的教育,进步惊人。南南的妈妈高兴地说:“现在带他出去,他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完全可以融入社会。”上课时,南南也能比较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会再捣乱不止了。“他的行为习惯的改变,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谢虹始终没有忘记小赵,至今仍在不停反思,“两个孩子,相似的情况,结果却不同。如果能够给予这些孩子恰当的教育,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就算不能自立,至少也能融入社会,但如果教育不得法,他们就连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的机会都没有了。”

  耐心等待“花开”

  上午10点多有谢虹的语文课,记者跟着她来到班上,第一次见到她班上的学生。孩子们都穿着黄色T恤,这是他们的班服,颜色明快,孩子们也很有朝气,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看起来与普通孩子没有任何不同。

  这节课,谢虹讲的课文是《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文章非常优美,谢虹的教学也非常精彩,展现了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上课过程中,她留意着每个孩子的反应,让能够理解课文的学生都有发言、思考的机会。

  班上有个女孩发言踊跃,回答、朗诵时声音洪亮,对每个问题基本都能理解,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后,谢虹告诉记者,这个女孩叫小妮,二年级时从普小转学过来。“小妮智障程度较轻,但她之前在普小上学,跟不上进度,一直留级,所以刚来时,她总是低着头,不说话。”谢虹感叹道,“有的孩子应该接受特殊教育,但因为情况相对较好,家长就希望孩子在普小上学,而普小毕竟不能针对特殊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施教,所以一些从普小转学过来的孩子,各种习惯往往还不如一直在特校上学的学生。”小妮转学过来后,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学习接受能力慢慢变强。现在,小妮已经是学校最出色的学生了。

  “今年,我给学生们上一节公开课《燕子过海》。这篇课文讲的是燕子飞越海洋,路途遥远,但它们一直坚强地飞着。有的燕子太疲累了,落在甲板上,再也飞不起来了,水手们都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它们。我本来是想讲‘崇敬’这个词,而小妮站起来说,水手看着燕子的目光是——‘敬畏’。”当时,谢虹就震惊了,听课老师也震惊了,因为“敬畏”这个词很难,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谢虹从未教过他们,没想到小妮自己学会了这个词,而且如此准确地运用出来,让谢虹又惊又喜。

  “她是看课外书时学到这个词的。”谢虹觉得,光让孩子们读课文是不够的,从三年级开始,她就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课外书,大家坐在一起读有趣的童话故事、动物小说。现在学生们八年级了,谢虹又向他们推荐《读者》,“他们现在长大了,不能一直看童话故事,可以读一些报刊了,我就引导他们每天看看报纸杂志,这样可以了解更多信息,知识面也能更广。”

  谢虹还把普小的一些教学方式引入特校。“我会要求他们在读书时,用手指着字读,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这些字。”谢虹解释说,“有的孩子读一篇课文,读得多了,就背了下来,看着似乎会读,其实并不认识课文里的字。”而采用“指读”的方式,孩子们就能把正在读的课文和一个个字对应起来,有利于他们识字。

  现在,谢虹班上的大部分孩子都能阅读、书写。“孩子们会在不同的年龄段呈现学习上的飞跃,有的孩子在三年级呈现,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有的孩子在五年级,有的孩子在七年级。”谢虹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是不同花期的花,他们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耐心等待。任何孩子,但凡有一点学习能力,我们都不会放弃。”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说起班上的学生们,谢虹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我自己也养育孩子,其实从这些孩子身上,能够看到普通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特校毕业之后,情况较好的孩子会去聋人学校继续学习,而有的孩子只能待在家里。他们很不适应离开学校的日子,常会跑回来看望老师。谢虹回忆说:“以前我有个学生,毕业之后就待在家里。前段日子,我走过学校的围墙,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唱歌,因为是个成年人的声音,我一开始没听出来,非常惊讶:怎么会有人在这里唱歌呢?后来我听到他唱的都是学校里教的歌,辨认出他的声音,就问:‘是小钱吗?’他叫了一声‘谢老师’,果然是他。”原来小钱毕业之后,在家非常寂寞,他怀念在学校的生活,于是跑回学校,站在围墙外,一首一首唱着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歌。“他甚至还记得老师们的脚步声,有熟悉的老师走过去时,他就会招呼一声……”说到这里,谢虹的眼睛湿润了,哽咽着说,“对许多学生来说,在学校的9年是他们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他们那么单纯、真诚,会永远牵挂着你……”

  光华的老师们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小妮有一个串金珠的手钏,是父亲的朋友送给她的,是她的心爱之物。可在一次活动时,手钏丢失了,小妮非常难过,情绪低落。谢虹见她这样,就自己出钱为她买了个一模一样的手钏,小妮开心极了,从此更加黏老师,劳动、学习也更加积极。

  谢虹有个学生叫小阳,有点多动症,妹妹看电视时,他会时不时拉一拉妹妹,妹妹生气了,抓了他一脸血痕。第二天小阳来上学,老师发现他脸上的伤,立刻联系小阳的父母,父母表示没法管。“我们教养这些孩子多年,真心疼他们,看到他们受欺负,就受不了。”既然父母说管不了,谢虹就让他们把小阳的妹妹带到学校,向小女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她认识到自己不对,不再欺负哥哥。

  老师关爱、体贴学生,学生也喜爱、尊敬老师。“他们的想法很单纯,有好东西就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分享。我的学生小澄家里是信佛的,每年过年时,小澄都会把佛前供着的两粒糖带给我和班主任刘老师,因为他觉得这是好东西,于是就给我一粒,给刘老师一粒。”

  下午学校不上课,都是社团活动。普通孩子的社团通常以兴趣为主,而特校的孩子们参加社团,主要是为了学习生活技能。他们学习烤饼干、调奶茶,做衍纸画、冷凝皂。

  喝着孩子们自己做的奶茶,谢虹对记者说:“学校也受到很多来自社会的帮助,像奶茶社团,就是得到一家台湾奶茶连锁店的捐助才成立起来。”谢虹衷心希望,随着社会进步,每个特校毕业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安置,有更好的未来。

  潜心教科研

  在普小,谢虹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在光华,她以一贯的认真和好学,同样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2005年,她参加江苏省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2007年,她作为江苏省培智学校青年教师的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培智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说课单项一等奖;她还多次为来自其他省市兄弟学校的老师执教公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

  从步入特殊教育的那一刻起,她就努力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从研究中,她学到了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方法,学会了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学会了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理论学习的逐步积淀,她对于教育科研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的掌握也更加清晰起来。渐渐地,她已经从被动的研究参与者,成为了有独特视角、有先进理念、有成熟方法、有钻研精神的主动研究型教师。

  2009年,谢虹主持的课题《以生活实践提升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成功列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度第八期立项课题。她带领着全体组员在市、区教研室两级教研专家的领导下,探索培智生活实践课堂新模式。为了使研究更有效,她边啃研究有关书籍,边向教研专家请假,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着地式”探讨:理论学习、调查分析、课堂实践、研究总结……不断地循环反复,让研究目标更加清晰、研究思路更加明朗、研究手段更加有效。经过三年脚踏实地的研究,课题组编写出了光华学校生活适应校本教材,探索出生活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思索出适合智障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标准。2012年12月,该课题顺利结题,在结题报告会上,课题研究组受到了市区教研室5位课题专家的高度评价。2013年底,从江苏省教研室传来好消息——该课题在省教研第八期课题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而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进行课题的后续研究,将教材编得更科学,更具实用性。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生活实践》将于2015年9月纳入光华学校课程设置,成为一门真正校本化、草根化的实用课程,它的设置将让智障学生习得更多、更有用的生活知识,真正体现“教为学用”“生本教学”。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在孩子们眼中,谢虹是他们亲切可敬的“谢老师”;在年轻教师们眼中,谢虹是引领他们成长的知心大姐姐。

  谢虹的搭档班主任刘丽燕老师告诉记者:“我常跟学校的新老师、实习老师说,你们可以去听谢虹老师的课,她讲课好,而且没有架子,会毫无保留地教你们。”对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实习老师,谢虹会逐字逐句地帮他们改教案,教他们怎样上课。“每个实习老师离开时,对谢虹老师都非常感激,因为很少会有老师这么细致、这么认真地指导他们,像大人牵着小孩的手一样,一步一步带他们往前走。”

  沈苏雯是2014年来到学校的新老师,提到谢虹老师,她感慨地表示:“谢老师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姐,不求回报地帮助、指导新老师,而且她很会宽慰别人,总是为他人着想。”

  霍丽萍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但一直不能进入状态,谢虹多次深夜帮她修改教案,利用课余时间听她说课,甚至自己跑上讲台为她示范。终于,霍丽萍在展示课上找到了感觉。耳目一新的设计、活跃的课堂、兴致勃勃的学生让前来观摩的外校老师啧啧称赞。

  如今,谢虹已经是“光华青年教师成长团”的一名资深成员。青年教师承担公开教学任务时,她帮着备课、磨课;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她主动承担教练和陪练,把自己的参赛经验一股脑地教给他们;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她便开设讲坛,和青年教师们一起分享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课堂上,孩子们书声琅琅。“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也正是谢虹和全校老师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在9年的时间里,尽力教育这些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帮助每一片绿叶找到自己的位置。

  【采访对话】

  记者:对智障程度比较严重的孩子,您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呢?

  谢虹:对这些孩子来说,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听不懂。要在细节上引导他们,不断地加以强化。比如说,做对了就给他们一些奖励。我和刘老师很少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因为我们觉得,尽管物质奖励比较便捷,但毕竟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激励。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喜欢劳动,他们帮别的老师做事,别的老师会给他们糖果,他们回到教室时,总会说“谢老师,刘老师,这是某某老师给我的”,然后就把糖果放到讲台上。有时我们会让他们自己拿走,有时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想让他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劳动不是为了获取奖励,而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班的孩子对劳动都特别积极。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为了一时的心软,或是图一时的清静,就纵容他们。像南南极其喜欢玩拖把和扫帚,要是给他一把扫帚,他可以玩半天,但不能让他这样做,这样是害了他,一定要细致入微地引导他,让他养成好习惯。

  记者您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

  谢虹:之前在校运动会上,我们班拿到一等奖,获得了1000块奖金,于是我就和刘老师商量,怎样用这笔钱来奖励孩子们。我们想到,孩子们平时都待在校园里,应该多一些校外活动。于是我们就决定带他们走出校园,一起吃一顿火锅。我们挑选了一家比较好的火锅店,而火锅店的经理得知是这么一群孩子、这么一笔经费,立刻主动提出给我们打折。家长们也很支持这个计划,大部分家长都陪着孩子参加这次聚餐。我们吃火锅时,正值用餐高峰,周围人很多,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很好,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有什么不同。店里的服务员也都说,看不出这是一群智障孩子,因此纷纷来向我们敬酒。那天,每个人都很高兴。

  记者:您的同事,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们,都特别感激您对他们的帮助,您是怎样做到这样毫无保留的呢?

  谢虹:我觉得帮助同事是应该的,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年,我刚到培智学校的时候,带我的师父叫周云,她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尽心尽力地指导我、帮助我的。当时我要上一节公开课《梅兰芳学艺》,周老师就把丈夫珍藏的一套梅兰芳的照片悄悄取出来,帮我复印,结果那些珍贵的照片都被复印卷了。当年周老师是怎样指导我的,现在我也怎样指导年轻老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老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一代代新教师能够更好地成长。

  【另眼看她】

  教师 倪叶飞:

  谢老师在业务和修养方面都很出色。她来特校才2年,就被推荐去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她非常有才华,出的点子常常能让人耳目一新,主持的课题也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她不光自身水平高,在引领年轻老师时,她也毫不吝啬,徒弟有什么困难,她都倾尽全力帮忙。

  教师 刘丽燕:  

  谢老师是孩子眼里最美的老师,同事眼里的才女,我眼里的大姐姐。

  我跟谢虹做了8年搭档,我常跟校长说:“我们两个是黄金搭档,不要把我们分开了。”8年来,我们不分彼此,合作无间,有什么问题都是商讨着解决。去年,我父亲生了重病,我得经常去医院照顾,一请假就是三四天。我是班主任,课比较多,一周有14节,有时课调不过来,搭班老师就会比较辛苦。有的老师可能会因此有意见,但谢虹不会。在那一年时间里,只要我请假去医院,她总会说:“小刘,你去,这里有我,你放心。”这句话我想起来就感到非常温馨。一个人在遇到那么大的挫折的时候,能有这样一个可靠、贴心的同伴,是莫大的安慰。能在工作中遇到谢老师这样称心的搭档,我感到很幸运。

  学生 小妮:

  我们喜欢谢老师,喜欢上谢老师的课,喜欢看谢老师给我们的书。

 

 


 

 

在特教土地上留下一片美的印迹

——记常州市光华学校谢虹老师

  “让每一个智障孩子都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都能有尊严地幸福生活。”是常州市光华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该校谢虹老师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她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在特教这片土地上耕耘,留下一片片美的印迹。

  爱心施教,为孩子们的幸福奠基

  “爱”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旋律,对于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和关怀,更要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为他们长足的发展和未来的生活奠基。

  爱孩子,就要对他们今后的生活负责!作为语文老师的她对于孩子们的学习要求总是定得那么高——高出教材一倍的识字量;阅读多本的经典儿童文学集;每学期增加多篇课外教材教学量……老师的工作量增大了,孩子们的“负担”加重了,但是孩子们的成长却快速而令人惊喜。谢老师所带班级的孩子70%以上可以无障碍地阅读生活中常用的书、报,独立书写简短的文章。这些能力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生活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

  谢老师是孩子们学习上的严师,但在生活上却很疼爱每一个孩子,当孩子们受了委屈时,她比孩子的父母都心疼。班中的男孩阳阳在家常受妹妹欺负,脸上被抓得伤痕累累父母却不闻不问,谢老师生气地把阳阳爸爸和小妹妹请到学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一顿批评,说得家长既惭愧又感动,当场保证一定要好好疼爱儿子;娇娇妈妈生病亡故,父亲责任心不强,孩子常常独自照顾自己,谢老师经常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孩子,还多次和她父亲沟通,让他多在家陪孩子;澄澄父母经商无暇照料孩子,他在家无聊过度上网,精神萎靡不振,谢老师立即和他父母协调,及时帮助孩子调整状态,避免了坏习惯的形成……

  爱孩子,就要努力让他成为有用的人,为他们心灵铺就一片栖息的港湾,谢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学校开始对无法入学的智障孩子实施送教上门服务,谢老师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她的送教对象是一个没有语言功能重度智力障碍的孤独症孩子小晗。第一次来到小晗家,谢老师就觉得一阵心酸,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孩正在翻着自己的垃圾桶,每捡起一张塑料纸就开心得像个宝贝似的贴近脸蛋用手抚摩让她发出沙沙沙的响声。第一次的送教并不成功,孩子一直由外公外婆带,父母很少过问,谢老师打电话给妈妈联系情况时,妈妈的态度十分冷淡:孩子已经这样了,再教也没什么用。孩子对于这个陌生的老师非常抵触,刚一拉手孩子就抗拒地又哭又叫双腿跪地,还用指甲使劲掐谢老师。面对这样一个孩子,谢老师除了心疼还是心疼,14岁的姑娘如果没有障碍的话该是花一般的灿烂呀。谢老师一边安慰小晗,一边捡起她刚才手里抚弄的宝贝,像她一样摩擦和她一起倾听塑料纸发出的沙沙声。小晗渐渐安静下来了,谢老师乘机对她进行了评估诊断,随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了训练方案,每次都根据孩子的情况用心施教,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的上课时间由10分钟一停歇延长到近35分钟一停歇,家长也盼着谢老师来家送教。今天春天,孩子的外婆特地到地里挖了野菜执意送给谢老师,说这是他们家长的一点心意,无论如何请老师收下!

  潜心教科研,让课堂高效精彩

  谢老师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名“插班生”,2003年由于所在小学撤并,她选择了留在原址,从此成为了智障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教学对象发生了改变,教材教法发生了改变,但谢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育事业的执着没有改变。在普小她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在光华她以一贯的认真和好学,同样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

  工作不久,她就很快熟悉了特殊教育的工作,她触类旁通,将培智语文上得扎实有趣,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更赢得了同行们的赞誉。2005年她参加江苏省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2007年她作为江苏省培智学校青年教师的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培智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说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她多次为来自其他省市兄弟学校的老师执教公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常州骨干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成长,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的源泉。”谢老师就是凭着教科研这块法宝将课堂教学进行得有声有色。从步入特殊教育那一刻起,她就努力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从研究中她学到了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方法,学会了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学会了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理论学习的逐步积淀,她对于教育科研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的掌握也更加清晰起来。渐渐地,她已经从被动的研究参与着,成为了有独特视角,有先进理念,有成熟方法,有钻研精神的主动研究型教师。

  2009年,她主持的课题《以生活实践提升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成功列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度第八期立项课题。她带领着全体组员在市、区教研室两级教研专家的领导下,反复论证寻找研究立足点,探索培智生活实践课堂新模式。为了使研究更有效,她边啃研究有关书籍,边向教研专家请假,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着地式”探讨:理论学习、调查分析、课堂实践、研究总结……不断地循环反复,让研究的目标愈加清晰、研究的思路更加明朗、研究手段更加有效。经过三年脚踏实地的研究,课题组编写出了光华学校生活适应校本教材、探索出生活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思索出适合智障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标准。2012年12月,该课题顺利结题,在结题报告会上,课题研究组受到了市区教研室五位课题专家的高度评价;2013年底从江苏省教研室传来好消息——该课题在省教研第八期课题评比中脱颖而出,评为一等奖。整个常州市仅有三个课题获此殊荣!

  面对成绩,她没有满足,而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进行课题的后续研究,将教材编得更科学,更具实用性。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今年九月,《生活实践》将纳入光华学校课程设置,成为一门真正校本化、草根化的实用课程,它的设置将让智障学生习得更多、更有用的生活知识!真正体现“教为学用”“生本教学”!

  诚心助同事,扶青年快速成长

  谢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也爱学校里的每一位同事,在同事们眼里她是一位温柔热心的大姐姐。青年教师在业务上遇到问题,她总会不厌其烦地悉心指点,逐句逐字帮助备课,一点一点帮助修改论文,甘当青年教师的“垫脚石”,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为了帮助霍丽萍老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她多次深夜帮她修改教案,利用课余时间听她说课,见霍老师还是没有入境,她急得自己跑上讲台示范起来,就是这样,教案不知修改了多少回,上课环节不知磨了多少次,霍老师终于在展示课上找到了最佳感觉。耳目一新的设计,活跃的课堂,兴致勃勃的学生让前来观摩的外校老师啧啧称赞,扬州、镇江等地培智学校纷纷邀请霍老师前往献课。

  如今,谢老师已经是“光华青年教师成长团”的一名资深成员。青年教师承担公开教学任务时,她帮着备课、磨课;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她主动承担教练和陪练,把自己的参赛经验一股脑地教给他们;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她便开设讲坛,有计划分步骤和青年教师们一起分享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生成方面的经验。

  每一个特殊孩子的快乐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爱和智慧。“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近不惑的谢老师在特教岗位上已经奋斗了10多个年头,但她仍会不断探索,用刻苦专研的精神,用扎实有效的教学和光华老师们一起并肩同行,为智障孩子撑起一片晴空,留下一片片美的印迹。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