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特校:芳华无声胜有声 化雨春风沐桃李

  •  
  • 浏览次数: 74
  •  
  • 发表时间:2015-10-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在张掖,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必要的生活技能;他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会照顾自己。他们是张掖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一群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呵护“折翼天使”成长的辛勤园丁。

李鸿燕:不离不弃成就师生心心相印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在原“张掖市聋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2009年9月,开始招收智障儿童,是一所集听障、智障少年儿童学前康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的第一位采访者是培智部的李鸿燕老师。说起这份职业,李老师颇有感概,特别是自己刚刚从普教转到特教的时候,心理上特别不适应。然而现在的她在学生家长钱荣看来,既是一名称职有责任心的老师,更像是自己孩子的妈妈。李鸿燕说:“特校的班级学生年龄层跨度比较大,一个班级可能7—18岁的学生都有。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们,课堂上我是任课教师,课后我便是生活老师,上班这么多年来,我尽量不请假,就怕孩子们没人照顾!”

 

  说到这里,李老师跟我们讲起了班上的一个叫马吉的孩子。“这个孩子真是可怜,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去世,今年五月份父亲也走了,尽管有个姐姐,但已经结婚了,对他的照顾也不够。我就尽可能地多照顾他,衣服脏了给拿回家洗洗,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没了,我就及时给买上,能多照顾一点是一点”。“所以,这几年工作下来,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多的是“依赖”,他们离不开我,我也舍不得他们。”正是这种不离不弃,李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在近三年的考核中,她都被评为优秀,2013年9月被学校评为“模范班主任”。
 

李兰:用心沟通茁壮学生翱翔翅膀

 

  李兰老师也是一位从普教转任特教的老师。她至今都清楚的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那种不会手语与学生交流困难的尴尬!

 

 

  “不会手语,那我就使劲学!买专门的手语书自学,向身边的同事学,我还向我们班的学生们学!”李老师说:“刚开始我有些难为情,怕跟学生们学习会被笑,没想到特教的孩子们很乐意教我,这点我确实挺意外的。”说话间,有个叫雷娜的女孩进来向李老师询问事情,待解答完毕她的问题,雷娜出去后,李兰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拿出一些手工贺卡,给我们展示起来。“看,这个就是刚才进来的小姑娘画的,不错吧,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品行好学喜好,不仅能管好自己还能帮我管理班上的其他孩子们,去年被评为了市级优秀班干部!”“还有这个,你看这个颜色涂的多到位。这些都是今年教师节的时候,学生们送给我的!”

  从模范班主任到优秀教师再到先进个人,李兰对特教这份事业的温情是无声的,这份爱和责任滋养着她的学生们,茁壮成长!

 

王美玲:任劳任怨深情演绎在校妈妈

 

  说起特教孩子们的教育,眼前的王美玲老师话语间都透露出欣慰和喜悦。“我们班上有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家长教了三个月,连‘爸爸’都不会说更不要说其他的音节了。后来,送到学校,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吧,有一次在一节课堂上,他突然会发声了。你们知道么?我当时又惊喜又激动。”也许正是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们,所以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改变都能给老师带来不一样的收获。“还有我们班上的保鑫,刚来的时候,又跑又闹,根本停不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相处,我也慢慢懂得他的意图了,现在他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手势,我就能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为学生穿衣服、叠被子、洗澡洗衣物……这样的事情对于王老师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王美玲老师在过去的十五年里用爱和细心诠释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正如她所说的特教老师,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将来她带过的学生能立足社会,自力更生,能力所能及地为一个家庭减轻些负担。

 

武爱琴:感恩之心守护孩子快乐成长

 

  当20岁的她踏入学校大门,看到有口不能说、有耳听不见的聋哑孩子时,武爱琴的心灵震颤了。从那时起,她就立志为这些残疾孩子开辟一条人生的坦途,把自己的青春和这些残疾孩子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早上到校时,孩子们那一声声‘老师好’常让我心存感动,谁说这些孩子不懂事?他们一样有真挚的感情,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与收获!”对于这样一份职业,武爱琴老师充满了热情。“我班里女生比较多,且陆续进入了青春期。有些女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家长又不在身边,遇上生理期,她们往往不知所措。我除了给她们讲解青春期的必备常识外,还登记下每个孩子的生理期。每当她们生理期到的时候,就提醒她们不要吃(喝)冰东西,不要用凉水洗脸、洗脚。有的孩子肚子疼,我就给她们送去红糖和热水袋”。武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着班级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前不久,她班上一个来自酒泉的小姑娘生日到了,武老师提前预定了一个大蛋糕,请全班同学一同为女孩庆祝。“这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她既然到我这个班级了,我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了。”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她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可感的爱与呵护。

 

杨国平:热心和蔼变身出色“大朋友”

 

  “甘肃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这一连串的荣誉记录了杨国平老师在特教27年的无私奉献。“我在建校第二年的时候就来这里了,一直担任班主任或者副班,看着一批批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一方面欣慰一方面也会为他们能否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而担忧”。作为与张掖特殊教育一同成长起来的老师,杨国平对特教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跟正常孩子,你可能说一遍两遍他就很快明白了,但是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跟他们沟通。“不过我和我的学生们关系都挺好的,他们也愿意和我交流,这么些年来,我从来没有打骂过学生。你们看我的通讯录,这个这个都是我带出去的学生,毕业这么久了,我跟他们还有联系。可能他们只是安静的存在我的手机里,但是偶尔通过他们发的状态,看到他们挺好的,我就很欣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大爱就没有特殊教育。我们接纳一个孩子就是一定程度解放一个家庭就是一定程度解放一个家族,从业18年来,这就是我认识到的特殊教育。”校长李晓军告诉我们。要照顾生活起居,还要奉献讲堂,要心系孩子现在,还要斟酌孩子未来,毕竟这个特殊群体走出这个学校就要面对社会,可以说这些老师承载着一个家庭全部的期望,她们用特殊的方式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老师。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