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特校:《北京》教学反思

  •  
  • 浏览次数: 42
  •  
  • 发表时间:2015-11-09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中国聋人网讯 《北京》一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选取了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处事物(一是北京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表现了北京古今结合的特点。)来介绍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根据教材和本班学生特点,我是这样展开教学:
    一、朗读感悟北京之美。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大都没有去过北京,通过诵读课文,先对文中所介绍的北京有初步印象;并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北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此时,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北京已有了初次印象,纷纷回答:“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再深问:“你觉得北京的美,美在哪里?”此时,已有个别学生能回答:我觉得北京的美,美在立交桥,美在高楼大厦。于是,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感悟到北京的美在于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高楼大厦,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
二、抓关键词、中心句,紧扣“美丽”教学。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赞美北京的美丽,以问题“从文中哪些词语或是句子可以让你感受到北京的美”切入,抓住关键词或是中心句,引领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天安门的美,道路的美,北京城的美……并从中引出了本文 “总——分——总” 的写作结构,在实例的教学中点出写作结构,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主要是侧重于个别词语的理解,如:“庄严”,字面上是“庄重而严肃”,但这直面的解释,学生们理解只是片面的表象,故,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每周一参加学校的升国旗仪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庄严”一词,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纵观教学,在学生熟读课文基础上再引导理解更易于学生接受,并将语文生活化,使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学生的知识层面才能更牢固。







来源: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特校 聋人 中国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