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用“手语”讲述 自己的“翻译”故事
“看到十九大开幕会电视直播中,手语全程现场翻译,我们聋校教师都特别振奋和高兴,全社会对残障人士越来越关注啦!”太原市聋人学校教师赵华难掩兴奋。其实,赵华除了是一名聋校教师,还在黄河电视台和太原电视台担任了“手语主播”,而且已经坚持了21年。
两万多字的稿件,浏览十几分钟,即可在23分钟的电视直播中全程现场手语翻译。这对于42岁的赵华而言,看上去并没有太大难度。
赵华是我省聋人观众的“老朋友”,每周日晚7时35分,秀气文静的她会微笑着准时出现在电视屏幕左下角,嘴里念着新闻稿,双手上下纷飞,打着手势,帮助聋人朋友及时了解各类新闻。
新闻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有很多新闻词汇,更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专业用语,再加上新闻播出语速非常快,这项工作对她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当好“手语主播”,赵华总是提前一天赶到电视台,拿到新闻稿件后,从中勾画出重点词汇,再逐词逐句“翻译”成手语。
对政策性强的词汇,她要翻阅手语图书一一核对;拿不准的,还得向老教师请教。新闻语言中,会有一些抽象词,在手语书籍中查不到相应的手语,赵华只好“造词”,用近义词代替或解释。比如,在表达“场面恢弘”中的“恢弘”一词时,她便自创性地用“大”这样语意相近的词汇替代。
聋人常用的是自然手语,为了贴近聋人心理,使他们易于理解,赵华常常向聋人请教常用表达方式,在播出新闻时,借用一些自然手语来传递信息。
最开始,她每次“预习”新闻稿都需要半天时间,随着经验的积累,如今,她只需要提前十几分钟看看稿子,便可以现场手语“直播”。
对赵华而言,生命的前15年,用嘴说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但从步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起,她与世界的沟通,便多了一门语言——手语。
手语分为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打的是拼音的字头,共30个,手势语则用于表达字、词。目前通行的《中国手语》相当于手语词典,共收录了5586个常用词汇。这些词汇,她需要一一记忆,并熟悉到见词即可翻译为手语的程度。
对聋人朋友而言,“手”相当于他们的“嘴巴”。刚刚学习手语时,赵华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双手的“笨拙”。30个手指语,需要熟练掌握,需要在七秒钟内打完。为此,赵华常常练得手指抽筋。久而久之,她平时看书时,也会习惯性地手舞足蹈“翻译”成手语,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赵华问:“‘坐公交车’怎么表达?”笔者尝试用手比出拉手环的动作。“非常正确!这就是手语的形象化特点,也引出手语的另一个特征——很多手语不分词性,动词、名词、动宾词组可能是同一个词。”
赵华伸出食指和中指,向嘴边做拨拉的动作,进而解释说,这个词代表三个含义,分别是动词“吃”、名词“饭”和词组“吃饭”。
“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领导’这个词,动词和名词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赵华边说边作出手语动作,“领导”作为动词表达时,左手竖起大拇指在前,右手五指平伸紧随其后;而作为“名词”时,则是竖起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排伸向天空。
手语具有形象化特点,但同时存在局限性,那就是难以准确表达抽象词汇。赵华和同事们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用近义词来解释和替代。
随着我市残障人士无障碍建设的推进,手语这种“神秘”的语言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赵华说,有一次一位聋人生病了需要做手术,健听的家人不在身边,因为和医生沟通有障碍,这位聋人通过朋友辗转联系到她,她陪着去医院跟医生讲述了症状,最后医生顺利为这位聋人做了手术。
还有聋人打官司找赵华,从立案到上法庭,她跟着一趟又一趟地跑。有聋人遇上车祸,需要给交警讲述事发经过,也请她帮忙。“遇上这些重大事情,翻译一定要慎重,多问细节。”赵华说,比如想要表达“包”这个词,你得通过手势、模仿,问清楚是双肩包还是单肩包,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如果手语表达得笼统,会影响到事情的解决,“虽然这些事情特别费脑子,但很有成就感”。
赵华称,聋人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随着聋人群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聋人与社会的沟通将更顺畅,大家应该在基于理解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认同。
来源:今日头条
两万多字的稿件,浏览十几分钟,即可在23分钟的电视直播中全程现场手语翻译。这对于42岁的赵华而言,看上去并没有太大难度。
赵华是我省聋人观众的“老朋友”,每周日晚7时35分,秀气文静的她会微笑着准时出现在电视屏幕左下角,嘴里念着新闻稿,双手上下纷飞,打着手势,帮助聋人朋友及时了解各类新闻。
知识“跨界融合”
21年前的一天,风华正茂的赵华接到在电视台《一周新闻集锦》节目中担任手语翻译的工作时,非常忐忑。新闻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有很多新闻词汇,更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专业用语,再加上新闻播出语速非常快,这项工作对她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当好“手语主播”,赵华总是提前一天赶到电视台,拿到新闻稿件后,从中勾画出重点词汇,再逐词逐句“翻译”成手语。
对政策性强的词汇,她要翻阅手语图书一一核对;拿不准的,还得向老教师请教。新闻语言中,会有一些抽象词,在手语书籍中查不到相应的手语,赵华只好“造词”,用近义词代替或解释。比如,在表达“场面恢弘”中的“恢弘”一词时,她便自创性地用“大”这样语意相近的词汇替代。
聋人常用的是自然手语,为了贴近聋人心理,使他们易于理解,赵华常常向聋人请教常用表达方式,在播出新闻时,借用一些自然手语来传递信息。
最开始,她每次“预习”新闻稿都需要半天时间,随着经验的积累,如今,她只需要提前十几分钟看看稿子,便可以现场手语“直播”。
练到手指抽筋 看书也会“手译”
除了担任“手语主播”之外,赵华更是受聋人学生喜爱的老师。“手语也是一门语言,要想接纳一个人,首先要接纳他的语言”。对赵华而言,生命的前15年,用嘴说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但从步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起,她与世界的沟通,便多了一门语言——手语。
手语分为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打的是拼音的字头,共30个,手势语则用于表达字、词。目前通行的《中国手语》相当于手语词典,共收录了5586个常用词汇。这些词汇,她需要一一记忆,并熟悉到见词即可翻译为手语的程度。
对聋人朋友而言,“手”相当于他们的“嘴巴”。刚刚学习手语时,赵华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双手的“笨拙”。30个手指语,需要熟练掌握,需要在七秒钟内打完。为此,赵华常常练得手指抽筋。久而久之,她平时看书时,也会习惯性地手舞足蹈“翻译”成手语,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手语形象直观,期冀更多关注
对一般人而言,手语非常神秘。“其实,仔细观察,一些手语是能够意会的。”赵华说,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词汇是抓住典型特征,模拟一个生活场景。赵华问:“‘坐公交车’怎么表达?”笔者尝试用手比出拉手环的动作。“非常正确!这就是手语的形象化特点,也引出手语的另一个特征——很多手语不分词性,动词、名词、动宾词组可能是同一个词。”
赵华伸出食指和中指,向嘴边做拨拉的动作,进而解释说,这个词代表三个含义,分别是动词“吃”、名词“饭”和词组“吃饭”。
“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领导’这个词,动词和名词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赵华边说边作出手语动作,“领导”作为动词表达时,左手竖起大拇指在前,右手五指平伸紧随其后;而作为“名词”时,则是竖起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排伸向天空。
手语具有形象化特点,但同时存在局限性,那就是难以准确表达抽象词汇。赵华和同事们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用近义词来解释和替代。
随着我市残障人士无障碍建设的推进,手语这种“神秘”的语言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聋人遇到生活困扰 也会找她来帮忙
因为擅长手语,赵华成了聋人圈子里的热心人,常有聋人通过太原市聋人学校的工作人员联系赵华,请赵华帮忙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扰。赵华说,有一次一位聋人生病了需要做手术,健听的家人不在身边,因为和医生沟通有障碍,这位聋人通过朋友辗转联系到她,她陪着去医院跟医生讲述了症状,最后医生顺利为这位聋人做了手术。
还有聋人打官司找赵华,从立案到上法庭,她跟着一趟又一趟地跑。有聋人遇上车祸,需要给交警讲述事发经过,也请她帮忙。“遇上这些重大事情,翻译一定要慎重,多问细节。”赵华说,比如想要表达“包”这个词,你得通过手势、模仿,问清楚是双肩包还是单肩包,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如果手语表达得笼统,会影响到事情的解决,“虽然这些事情特别费脑子,但很有成就感”。
赵华称,聋人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随着聋人群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聋人与社会的沟通将更顺畅,大家应该在基于理解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认同。
来源:今日头条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手语 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