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与企业、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昨天,冬季残奥会正式拉开帷幕,平昌冬奥会是世界历史上的第12个冬季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26名运动员将参加除雪橇冰球外的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比赛,参赛大项和小项数量较往届有较大提升,在索契冬季残奥会参加越野滑雪、轮椅冰壶2个大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冬季两项、高山滑雪、单板滑雪3个大项,参赛小项从5个增加到30个。这也是中国队参加冬季残奥会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次。
我想,这代表了99%的国人对待残奥会的态度。这一现象,其实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存在。例如英国,大多数英国人不愿意谈论残障。根据英国的一家慈善机构Scope的民众调研显示,约有2/3的人在谈到残障者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这一“不舒服”来自于“不了解”,因为接近的一半的英国人说,他们没有认识残障的朋友,因此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和他们交流。当人们第一感觉是不舒服的时候,显然,他们随后的反应就是“回避”。
那么,我就在困惑,残奥会,到底对普通的企业和普通人而言,有没有关系?于是,趁着这次为残奥会记者进行培训的契机,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研究,获得的结果令我大开眼界。
残奥会有利于普通人革新对残障的态度吗?
北京残奥会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在2013年国际劳工组织、社科院传媒所和一加一曾经做过的一次主流媒体调查中,发现所有关于残障者体育题材的报道占了研究范围中1480篇媒体报道残障议题总数的3%左右;这其中,几乎全部集中于残奥会,只有一篇提到日常的体育活动。
参加平昌冬奥会记者培训的比利时残奥会公关总监古尔伯特告诉我,残奥会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体育赛事。据他收集到的官方统计,悉尼残奥会期间,有3亿人次观看了比赛;雅典残奥会,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8亿;在北京残奥会期间,这一数字翻了一倍,达到了38亿人次的电视观看(我们人口总数也多啊!!);在伦敦残奥会,有38亿人次的电视观看,并且达到了115个国家参与;在里约残奥会期间,这一数字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有41亿人次,参赛的国家达到了154个,光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就达到了215万人次。
古尔伯特说,比利时政府曾经对国民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残奥会影响力调查,其中的结果显示:70%的回应者认为残奥会积极地改变了对残障的态度;75%回应者认为残奥会能够促进残障者的积极认知和残障平等。他说,以往,我们将残奥会定义为“为了残障者的奥林匹克”,如今,这一概念已经被摒弃,而是演为“para”,即和奥运会平行举行的活动,它的专注点已经到了体育竞技本身。
企业如何通过残奥会获得商业价值?
有人认为,残奥会的收视率距离奥运会本身,还是差很多的。尤其是当连续两周的奥运会结束之后,人们对体育竞技的关注会进入一个“疲劳期”,对于企业来说,随后举办的残奥会还有商业价值吗?
有一个数字印证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在2014年,国际残奥会委员会共计收到了1400万美金的比赛赞助,而同期国际奥委会收到的比赛赞助是18.3亿美金,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有一个国外的报道介绍,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不同视角。报道指出,很多顶级品牌的总监认为,残奥会是促进本企业员工的内部沟通,加强与客户关系的好机会。
BP石油公司就秉持了这一观点。2016年,BP为里约残奥会的队员家属提供了一项友好的优惠计划,其首席合作官乔治*鲍尔芬德说,“残奥会是很好的向员工和客户展示企业价值的机会”。
2016年,宝马在残奥会期间,设计和推广了一款专供美国体育代表队使用的轮椅,从而突出其创新科技引领的龙头地位。花旗银行赞助了美国NBC的残奥会报道,她的高级总监也说,他们对里约奥运会的收视回报非常满意。
VISA的首席品牌和创新市场推广总监克里斯*柯汀说,即使收视率远不及奥运会,但是残奥会是塑造品牌认知度的良好机会。他说,他们在残奥会期间将工作场所进行了与主题有关的装饰,VISA员工已进入企业大厅,会感受到这家企业是有目标、有灵魂、有身份认同的,而且是有使命感的。
残奥会的品牌更具有社会责任价值
古尔伯特对我说,这些企业具有慧眼。“凡是那些赞助残奥会的企业,通常会被员工认为自己的老板是有责任心的,受尊重的,也容易让客户提升对品牌的忠诚度,同时更容易通过残奥会获得更好的形象值”。他说,残奥会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新产品的预期,而这一价值的扩散是无论老幼,无论男女的。
来源:海滨 超越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我想,这代表了99%的国人对待残奥会的态度。这一现象,其实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存在。例如英国,大多数英国人不愿意谈论残障。根据英国的一家慈善机构Scope的民众调研显示,约有2/3的人在谈到残障者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这一“不舒服”来自于“不了解”,因为接近的一半的英国人说,他们没有认识残障的朋友,因此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和他们交流。当人们第一感觉是不舒服的时候,显然,他们随后的反应就是“回避”。
那么,我就在困惑,残奥会,到底对普通的企业和普通人而言,有没有关系?于是,趁着这次为残奥会记者进行培训的契机,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研究,获得的结果令我大开眼界。
残奥会有利于普通人革新对残障的态度吗?
北京残奥会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在2013年国际劳工组织、社科院传媒所和一加一曾经做过的一次主流媒体调查中,发现所有关于残障者体育题材的报道占了研究范围中1480篇媒体报道残障议题总数的3%左右;这其中,几乎全部集中于残奥会,只有一篇提到日常的体育活动。
参加平昌冬奥会记者培训的比利时残奥会公关总监古尔伯特告诉我,残奥会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体育赛事。据他收集到的官方统计,悉尼残奥会期间,有3亿人次观看了比赛;雅典残奥会,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8亿;在北京残奥会期间,这一数字翻了一倍,达到了38亿人次的电视观看(我们人口总数也多啊!!);在伦敦残奥会,有38亿人次的电视观看,并且达到了115个国家参与;在里约残奥会期间,这一数字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有41亿人次,参赛的国家达到了154个,光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就达到了215万人次。
古尔伯特说,比利时政府曾经对国民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残奥会影响力调查,其中的结果显示:70%的回应者认为残奥会积极地改变了对残障的态度;75%回应者认为残奥会能够促进残障者的积极认知和残障平等。他说,以往,我们将残奥会定义为“为了残障者的奥林匹克”,如今,这一概念已经被摒弃,而是演为“para”,即和奥运会平行举行的活动,它的专注点已经到了体育竞技本身。
企业如何通过残奥会获得商业价值?
有人认为,残奥会的收视率距离奥运会本身,还是差很多的。尤其是当连续两周的奥运会结束之后,人们对体育竞技的关注会进入一个“疲劳期”,对于企业来说,随后举办的残奥会还有商业价值吗?
有一个数字印证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在2014年,国际残奥会委员会共计收到了1400万美金的比赛赞助,而同期国际奥委会收到的比赛赞助是18.3亿美金,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有一个国外的报道介绍,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不同视角。报道指出,很多顶级品牌的总监认为,残奥会是促进本企业员工的内部沟通,加强与客户关系的好机会。
BP石油公司就秉持了这一观点。2016年,BP为里约残奥会的队员家属提供了一项友好的优惠计划,其首席合作官乔治*鲍尔芬德说,“残奥会是很好的向员工和客户展示企业价值的机会”。
2016年,宝马在残奥会期间,设计和推广了一款专供美国体育代表队使用的轮椅,从而突出其创新科技引领的龙头地位。花旗银行赞助了美国NBC的残奥会报道,她的高级总监也说,他们对里约奥运会的收视回报非常满意。
VISA的首席品牌和创新市场推广总监克里斯*柯汀说,即使收视率远不及奥运会,但是残奥会是塑造品牌认知度的良好机会。他说,他们在残奥会期间将工作场所进行了与主题有关的装饰,VISA员工已进入企业大厅,会感受到这家企业是有目标、有灵魂、有身份认同的,而且是有使命感的。
残奥会的品牌更具有社会责任价值
古尔伯特对我说,这些企业具有慧眼。“凡是那些赞助残奥会的企业,通常会被员工认为自己的老板是有责任心的,受尊重的,也容易让客户提升对品牌的忠诚度,同时更容易通过残奥会获得更好的形象值”。他说,残奥会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新产品的预期,而这一价值的扩散是无论老幼,无论男女的。
来源:海滨 超越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残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