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平等 放飞梦想

  •  
  • 浏览次数: 73
  •  
  • 发表时间:2015-09-2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图为参加残运会轮椅竞速比赛的运动员正在奋勇争先。本报记者
  图为参加残运会轮椅竞速比赛的运动员正在奋勇争先。本报记者 李娜 摄

  编者按

  9月19日,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成都落下帷幕。全国35个代表团5344名运动员所参加的29个大项共产生1561枚金牌,超世界纪录51项,破全国纪录204项,平3项。

  这是一届赛事规模空前,竞技水平空前的运动会。

  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是一段放飞梦想的传奇故事。而残运会的价值,不仅仅是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竞技平台,也将改变很多地方残疾人事业水平,提升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怀和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以残运会为契机,为健全人与残疾人搭建起一座沟通和理解“桥梁”。

  从用生活轮椅上场到驾专业轮椅竞技,再到考入大学、创办企业,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期待,随着残疾人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随着越来越多人关心残疾人事业,每一个残疾人的梦想,可以超越身体的局限,平等起飞。

  “加油!加油!”9月18日,尽管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然接近尾声,但记者在多个比赛现场看到观众热情依然不减。组委会数据显示,比赛期间各赛场始终保持工作日50%以上,周末70%以上的观众上座率。

  “这真的很了不起,残运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进步,而这其中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便是残运健儿身上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 本届残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梅梅如是说。

  在这背后,是社会各界正在越来越多地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强大力量,是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写照。

  运动员 “ 后浪推前浪 ”

  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陕西运动员范良,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今昔对比。1984年,范良在电视机上看到一位美国残疾人举重运动员刷新了世界纪录,他在想,何时,自己也能站在那样的领奖台上。

  1984年至1992年,范良相继参加了陕西省残运会和第三届全国残运会。“那时候残疾人体育很落后,省运会只有游泳和田径两个项目,全运会也只是多了一个举重项目,轮椅竞速比赛时大家都‘开着’生活轮椅上场。”范良十分感叹,彼时差的还不仅仅是体育设施,人丁不兴旺也是很大的问题,全国残疾人运动员也只有几百人,有的甚至只训练了个把月就被拉到赛场。

  如今,范良在北京和雅典两次残奥会上为国拿到金牌,也在此次残运会上以22.89米的成绩,获得男子F54级标枪金牌。让范良最欣慰的事情,不是自己的金牌,而是今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看看今天的盛会,万人参会、设施前沿,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是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中实现的。”二十年间,像范良一样的老运动员,用自己的汗水,亲历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说到这点,来自宁夏的55岁标枪运动员徐宁感同身受。她曾是残疾人体育竞技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些年长的裁判员对她都相当熟识,1996年首次参加全国残运会便在标枪、铁饼和铅球比赛中打破三项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摘得两金一银,先后代表国家队出征雅典残奥会、釜山和法国世界锦标赛等世界级大赛。然而,在这届全国残运会上,她却“颗粒未收”。而女子坐式标枪冠军,则被16岁福建小将林思彤夺得,她是这项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

  “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更何况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入驻,残疾人体育赛场上已有了后来人。”徐宁搓了搓手笑着指向赛场向《工人日报》记者说道,“你看,这么多年轻面孔,残运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其实我内心很高兴。”

  根据大会组委会数据统计显示,本届残运会设置的29个大项比赛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刷新过往纪录的成绩,其中田径比赛有19项超越世界纪录,游泳比赛改写了29项新的世界纪录。

  体育事业纵深发展

  “中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和残疾人事业正在获得国际社会普遍点赞。”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中心主任郑晓瑛教授,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

  9月18日10点左右,最后一轮男子轮椅竞速比赛鸣枪启幕,选手们“奔跑”速度之快如一道光影在观众面前闪过。如此风驰电掣的竞速轮椅,自然与范良记忆中的生活轮椅不可同日而语,一位常年跑残疾人运动赛事的老记者感叹,“竞速轮椅更新换代极快,有的甚至价值在10万元以上,这也看出了国家在支持残疾人体育发展上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

  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起,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三届位居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榜首位。王梅梅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残疾人全民健身活动中来,残疾人体育事业正在向法治化、专业化和普及化纵深发展。

  目前,我国拥有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三类残疾人体育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32个训练基地被挂牌为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培养特奥运动员超过118万人,审批裁判员1100多人。

  截至目前,中国残联在全国27个省(区市)资助240个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推动地方建立2658个省级和地市级示范点;审批719名国家级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培训师,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2万余名。

  “残疾人体育大型运动赛事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最终要实现体育运动在全国残疾人民众中的广泛开展和普及。”王梅梅表示,本届残运会暨特奥会共计设置29个体育大项,其中绝大部分适合普通残疾人参与,未来将重点依托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特教学校、托养康复机构、残疾人体育中心推广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和训练,此外还会积极创造条件将残疾人体育健身纳入国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范围,实现残健融合发展。

  “残运会的核心是要告诉人们,无论身体缺陷与否,人格和尊严都应得到尊重。”

  残疾人事业整体进步

  一位陕西省残联负责人用“三低四难”向记者总结过去残疾人的处境,即“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保障水平低;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

  范良发现,自己身边的变化,其实不仅仅局限在体育本身。他告诉记者,“过去出租车、公交车对我们拒载是经常的事,现在我出门在外却常能碰到暖心事。”他向记者讲述了一次赛后难忘的打车经历,一位出租车司机载着他和队友全天环城旅游后,分文不取。“近几年每到一个城市参加赛事,就越发感受到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接受、包容和关爱,本届残运会志愿者的周到照顾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我希望将中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经验在全球分享,让更多残疾人享有更好的康复服务。”去年10月6日,波兰华沙,当选为康复国际下任主席的张海迪如是说。

  张海迪的当选,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成就的肯定,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证明。

  为残疾人事业护航的,是法律。1990年,我国颁布实施《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4月进一步修订该法,凸显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条件理念。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发布,确定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重要措施。

  此外,我国于2008年6月签署批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并相继颁布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专门性法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颁布50多部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


  近两年的高考考场上,残疾人考生的身影都受到了关注。2010年,残疾儿童教育资助被写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并要求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保障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不因贫困而失学。截至2014年,全国有特教学校2000所,在校生39.5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7.3%。

  残疾人就业规模也保持稳定,还有很多残疾人投身创业大潮,2014年新增城镇新就业残疾人27.8万,1723.6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表示,“将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来源:中工网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梦想 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