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文:无声世界里的剪纸艺术家
- 发表时间:2016-02-17 17:04:36
在很多人的儿时记忆中,每逢节日,就会有剪纸艺人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翩跹翻飞,不一会儿一副喜庆的剪纸作品就呈现在眼前。
在台州,剪纸艺人百花齐放,而林荣文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林荣文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他秉承着“不重复前人,不重复自己”的理念,在无声的世界里不断摸索创新,获奖无数。
林荣文的作品或是充满节日的喜庆,通过一张张剪纸表达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或是记录了家乡温岭的乡土风情,石塘民房、渔家女、大奏鼓等都曾出现在他的剪纸上。
从“草根”到“大雅之堂”,剪纸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走进温岭林荣文工作室,这里简直是一个剪纸艺术的海洋。
林荣文先生的作品独具风格、各不相同,有些用气势磅礴的构图和粗犷朴素的线条表现一个庞大的主题,有些是用细腻精巧的刻法展现渔家儿女的柔软姿态,有些抽象大气惹人无限遐想,但这些无疑展现了林荣文的深厚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很多人在看剪纸的时候,大多只看到艺术家们刀起刀落,却很少关注到艺术家本身。
林荣文年少失聪,几乎是在无声世界里坚持着他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他与记者的沟通也是在纸上进行的。
无声的世界是非常痛苦的,但剪纸是一种视觉艺术,靠形象说话,这成了他抒发情感的窗口。剪纸对他而言是精神上的寄托,更将是终生的伴侣。虽然物质生活清贫,但是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林荣文始终坚守自己对剪纸的追求和梦想。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反复提及“创新”二字,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自己是他的创作信条。
“刚开始学剪纸要学会剪纸、构图、造型临摹,但是别人剪刻的东西,剪得再好也不是自己的作品。剪纸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创新要基于书法、绘画基础,还要表现自己对当代的感受,拓展自我的艺术境界。”林荣文表示。
他在保留剪纸的刀味与韵味的同时,不拒绝对绘画长处的汲取,还着重探求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助长和作品个性。可以说,他的作品就是心路历程的印记,是人生工作、生活的缩影,个人历史的见证。
回首创作心路,他一直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为此,林荣文把“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作为追求的目标,“我选择了我自己对剪纸的看法和视角,不断追求新的现代艺术形式,摆脱学院派‘艺术教条主义’以及民间千百年来的图案化束缚,一步步走向成熟,作品不断变化和提高。”林荣文表示。
1965年开始剪纸创作后,林荣文数有百幅作品在《美术》、《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一些作品还走进国家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并被编入多种集子出版,并获中国艺术节第七届剪纸博览会金奖和国内外专业展几十次金银铜奖。在他的工作室内,各种奖状垒起来一筐筐。
视林荣文为启蒙老师的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同济大学教授林家阳曾经这样评价:“林荣文的剪纸作品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的价值,每一幅作品都承载了作为一个残疾人独特的思考和在艺术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并记录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忠诚。”
剪纸中挥不去的乡土情结
林荣文的创作,靠得不仅是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志力,还有眼观四方的细心。
节庆是他的最重要的创作题材,在他的作品中,处处能看到真诚和乐观。
围绕各种节日和民俗,林荣文创作了无数的作品,小的如火柴盒大小,长的有百米,上百个形色各异的人物。
最近他创作的展现江浙一带婚嫁习俗的作品《幸福的记忆》荣获“非遗薪传”———浙江纸艺彩扎精品展金奖。
去年,林荣文在剪纸工作室创作了一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巨幅剪纸作品。这幅作品高约两米,长五米,作品中上百个人物栩栩如生,解放军战士们有的骑着骏马冲锋,有的手拿大刀英气逼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寇血战的抗战现场。
创作的过程是漫长的,光是设计这幅作品林荣文就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创作期间,他几乎每天埋头在工作室内,一个人设计、绘画,并制作了各种形态的抗日战士及日寇形象,常常忘了时间,。
林荣文的作品还展现了浓浓的家乡情结。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尤其对海洋生活及海洋自然变化的想象,剪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剪纸,如《石塘》、《大奏鼓》、《海燕》等。
他眼中的温岭民居依水而居,民众勤劳善良,民风淳朴清新,这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还凭借《渔家女的舞步》获得了“十大神剪”的称号。
尽管林荣文的剪纸艺术广受认可,但是他并不将它作为盈利的手段,如果有人上门拜师学艺,林荣文总是毫无保留,而且每年他还会开设剪纸班授课。林荣文觉得,剪纸是爱好,不应该作为盈利的手段,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喜爱剪纸这门艺术。
来源:中国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