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美丽厦门——听障画家曹晓文
他是一位听障画家,却执著用一枝钢笔描下鼓浪屿,沙坡尾,曾厝垵……他的画成为全国首套残疾人士绘画主题爱心助残明信片,他的画被众多爱心人士收藏……他希望有一天去掉听障二字,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为执着的信念加油…
当美丽的厦门总是被拍摄成各种文艺范儿的摄影作品时,有一个人却默默地用他手里一支钢笔,描绘着他心中最美的厦门。在他的笔下黑色线条之中,厦门味浓的人和路、安静的沙坡尾、360度无风景死角的鼓浪屿、百年洋楼天一楼、中西结合的镇邦路、隐藏在老市场里的竹树礼拜堂、充满海洋气息的八市、年味已久的中山路骑楼……
这些最具厦门特色的街道、建筑、人文景观,经由他一笔一笔的勾勒,重新破茧,渐渐复原黑白电影般充满了怀旧的味道,在视觉冲击与充满人们对老厦门的回忆的交织成一道独特绘画艺术。他就是曹晓文。听障画家。全国首套以残疾人士绘画作品为主题的爱心助残明信片的绘画创作者。他正在用一支会倾诉时光故事的钢笔,记录着厦门点滴变迁……
厦门虐我千百遍 我待厦门如初恋
曹晓文并非土生土长的厦门人,生在四川,长在贵州,88年从贵州来到厦门,再没离开过。25年的厦门生活,已经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厦门人,对厦门的热爱一点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厦门本地人。曹晓文初到厦门虽然顶多是以画为生,离艺术尚远。骨子里已有艺术家的风度,一头长发,不离左右的素描本,就算在办公室闲聊之际,也能随手画下一头猪或是一盘红烧肉,鼓励初到厦门打工的新同事。因为,那时候,与同事们都处于最普通的打工族状态,只有发薪水时,才舍得给自己加餐。因此,画猪画肉,成了他乐观戏谑生活的一种方法。说这个小插曲的目的,其实是想说他更为曲折的故事。他能够一路走过来,并且用“一支钢笔绘厦门”这个创意推进他人生艺术事业的高峰,自是有他的理由。所有的磨难,都是收获甜美果实的助攻。他用他的“怪异”的思维,坚持着自己的存在。在大部分朋友的心里,基本忽略他是听障者,尽管在与朋友聊天时,不时需要激烈地“嘶吼”方可透彻地交流互动,但他的才情与见识,从来就不会让人觉得他需要特别照顾。然而,现实是,想要在厦门立足,他注定就要走一段艰苦的路。
毕竟听障的缺憾横亘在前,让他的生活与事业受过诸多的挫折。这些年来,他干过广告设计,为生计画过多年行画,去麦当劳里打过工,甚至在最为艰难的时候,父母和弟弟曾为他备好房子接他去重庆一同生活。但他不舍离开厦门。他坚持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在厦门寻找自己存在的方式,直到他开始用钢笔画老厦门,他的人生,再次迸发出了意义。这对于苦寻多年证明自己的曹晓文而言,广告设计与画行画都只是糊口,而沉下心,融入厦门的古早生活,用他独特的视角与手法表达出来,那才是他心心向往的艺术,而这种接地气的创作方式,立刻得到了良好的回应。人们因喜欢厦门而欣赏他的画作,因他的画作而更了解厦门。一个人的生活,就必须有点儿意义,当他找到这种存在的意义时,那种喜悦与动力,迸发出的是曹晓文更加迷恋厦门的创作激情。
画厦门是画外的故事与坚持
2013年初,曹晓文用钢笔画厦门,始于一次残联义卖活动,为了支持义卖活动,在短短的时间里,他迅速地完成了几幅老厦门的钢笔速写,他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和路,那条充满了老厦门生活气息的街道,被黑白线条替代彩色之后的震憾感,让曹晓文的钢笔画在义卖活动中大受欢迎,画作被一抢而光。这开启了他的灵感。在人的心灵深处,对于怀旧的事物,黑白,始终是最佳代言人。而厦门是有文化沉淀的岛屿,去除华丽炫目的绘画技巧,用心感受这个小岛的人文,在心里布下格局,是画作之外的功夫,因为钢笔画是无法修改的,一气呵成,需要的是了然于心,除非深爱这座岛,才可能心中布满厦门情怀。不早不晚,来到厦门近20 年后,他开始了创作老厦门系列钢笔画。绘画本身,对曹晓文不是太难。从事与绘画工作多年,绘画基本功扎实,对基本功的训练,他一次都不曾偷懒过。最为困难的是,画出厦门独有的人文情怀,记录下那些关于厦门浮光掠影的故事,刹那芳华才是永恒。他必须花更多倍力气去捕捉那些打动他的刹那,定格在他的笔下。
经得起等待,耐得住寂寞,就是为了等待惊艳一瞥
在创作沙坡尾时,在沙坡尾避风坞一带,一段残缺的水管掩埋施工打破了沙坡尾的宁静,他等了八个月,每隔几天就去探访一次沙坡尾。每去一次就拍一次相片。最后终于把沙坡尾宁静而美好的一面定格下来,栉比鳞次的老房子沿着海岸构筑出宁静的风景,与它不远处的繁华隔出一个似乎被遗忘的人文世界。这就是沙坡尾的魅力之处,曹晓文用他敏锐的眼睛与忠实的钢笔记录了下来。这些看不见结果的跟踪,曹晓文乐在其中。在他看来,人生很多事,就是因为等待过,才更有意义。在他的相册里,积攒了类似寻访沙坡尾大量的素材,用外人的眼光来看,有的场景根本就大同小异,建筑,街道,路过的行人,停泊的船,多一个少一个,谁会去在意呢?
但曹晓文坚持,不达到最完美的画面,他绝对不放弃。因而,他等来了镇邦路那张惊艳的瞬间,记得他计划创作镇邦路时,在最显要的位置处有个茶馆毫无计划地断断续续装修了近半年。为了画出最具有闽南特点的画面效果,他也为此等了半年,当茶馆完全卸去脚手架之后,他几乎隔几天就去蹲守。终于记录下了人与街道最和谐的一面在中西门楼下,几个游客探访,中西怀旧,遥呼对应,犹如有老上海的感觉,这种感觉正好完美地体现出镇邦路令人流连忘返的理由。每提起这次创作,曹晓文就颇为兴奋。时间,在他的眼里,就是为了完美创作的发酵阶段,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除了寂寞又枯燥的等待,曹晓文还经历了另类的搭乘公交车经历。为了拍鹭江道时, 有一天来来回回坐了八趟公交车,让公交车司机感觉此人是否精神病患?带着疑虑的眼神紧盯着他。曹晓文这才呵呵一笑,挥动手中的单反相机,说他是在拍照,一直要找到最满意的角度为止。也许公交车司机仍然在心里认定此人是精神有问题,但是,哪一个执着于创作的画家,不具备这样的疯狂一面呢?
画出正能量生活,请点32个赞
曹晓文生活相当简单,出行能骑自行车的地方绝对不会坐公交车,能坐公交车的地方,绝对不会打车。清苦朴素的生活,从来没有成为他抱怨的借口。相反,他懂得利用艺术家浪漫气质,随手拈来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他住在不大的一套房子里,小小的客厅改造成了他的工作室,随处可见的各种画册,墙上挂满了各地搜集或是朋友送的小玩艺。就连烟灰缸也是一个废弃的小陶瓶。还能炒出辣椒加糖这样怪异又风味独特的曹氏家常菜;尽管随着他的钢笔画越来越受到媒体大众的关注,他仍在自己的世界里保存自己那份如顽童般的真实,不需要任何粉饰。
曹晓文的心中始终都有爱心的梦。有人买作品时,要捐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次在信和广场参加助残明信片义卖时,所有明信片义卖的钱捐给了一个需要做唇腭裂手术的女孩;第二次签名销售他的爱心明信片时,他又用部分收入为嘉莲残联中心的残疾人添购了生活用品。每周抽一个下午时间教残疾人画画。曹晓文说,总有一天,我会去掉“听障”二字,而是名副其实的一名画家,艺术家。他更愿意自己被关注是因为他的钢笔画创作,而不是在频繁的媒体宣传之下的爱心成果。我们始终相信,他能。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