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摄影家黄建华 用镜头“说”世界

  •  
  • 浏览次数: 655
  •  
  • 发表时间:2014-11-13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摄影家黄建华

 

  在宝安各种摄影场合,大街小巷,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扎着马尾辫、身穿色彩明亮的摄影马甲的男子匆匆走过。他叫黄建华,现年51岁,居住在西乡福中福小区。

   黄建华不仅是一名听障人士,更是一名自学成才、获奖无数的摄影师。他说,他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命运给了他很多磨炼,他希望这些磨炼给其他人带来一点启发。

   发奋学习改变命运

   黄建华是江西上饶人,4岁时因为发高烧,导致失聪。从此,他生活在无声的世界。按常理说,黄建华最好的出路,就是进福利厂。但年仅14岁的黄建华却发誓:今后决不进福利厂,要过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没有告诉家人,就跑到外面卖画。从此家人发现他每次回家,身上都多了几十块钱。黄建华告诉父母,这是自己卖画赚来的。

   后来,黄建华顶了母亲的职位进了国营工厂,开始发奋看书学习,还搞了不少提高效率的发明。

   从此,黄建华开始获得许多荣誉称号: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员、全国自学成才奖学金等,并迎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工厂出资,送他到位于北京的中国新闻学院新闻摄影系读书。

   生命的可爱挽救了他

   读大学时,一位前辈的话,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促动力。这个人,就是当时的中国当代摄影师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师学会主席杨绍明。他在为学院的学生讲课时,特意鼓励黄建华:“努力!将来争取成为中国聋人摄影师。”

   黄建华受到极大鼓舞。没钱买相机,就卖血买了台傻瓜机。父母非常反对他学摄影,因为摄影实在是个“烧钱”的玩意,直到他们看到他发表了不少作品,才让了步。

   学毕业后,黄建华南下深圳。作为一名残疾人,他找工作四处碰壁,自信心被彻底摧毁。1992年4月20日,黄建华挂着最爱的相机,口袋装着一封遗书,喝了5瓶啤酒后,他步履蹒跚地走到沙头角的海边,准备走到海的深处。

   在他走向大海时,不远处一只小渔船,飘进了他的视线。船上的老妇慢悠悠地撑着船,而老渔夫在撒着网,他们的身上安详地披着夕阳的金黄色的余晖。黄建华看痴了,他放下酒瓶,举起相机,“按下生命中最沉重的一次快门”。在心灵最脆弱的时候,是生命的可爱感动了他,是摄影挽救了他。

   此后,他做着一份没有保障的广告工作,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年。再后来,他做过主管、干过人事,还和一位福建朋友合作两家影视城,经营摄影和其他一些娱乐项目。

   一天,一位刚认识的女作家对他说:“小黄,你最爱的事情是摄影,重新拿起你的照相机来呀!”1995年,黄建华重新拿出自己的相机,走回了摄影之路。经那位女作家推荐,黄建华的摄影作品《泊》在《深圳特区报》发了出来。

   他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黄建华告诉记者,他最钟爱的是打工题材。在东奔西走的摄影生涯中,他与很多打工者交上了朋友,热心地帮他们排忧解难,因而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哑巴大哥”。

   2001年8月的一天,他听到宝安一家台资工厂拖欠60多名员工工资的消息后,立即前往与老板交涉。老板发现他“难缠”之后,私下里跟他商议,并答应给他一笔不菲的钞票。他在纸上力透纸背地写道:“我不能像你一样昧打工仔的血汗钱!”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那个老板乖乖地将拖欠的工钱给了那些打工者。

   从无助到助人,是黄建华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他的执着打动了人们,他也顺利地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打工题材,这就是后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匆匆人生》。《匆匆人生》先后获得了1996年“名佳杯”国际摄影艺术大赛银奖、2001年“爱我中华,照我大地”全国摄影爱好者最佳作品奖、2001年“我心飞翔”全国摄影大奖赛铜奖。

  2014年11月8日,“大师镜头里的欢乐海岸”—2014欢乐海岸风尚摄影大赛评审会在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摄影艺术馆举行。黄建华又获得大赛银奖。

  黄建华作品欣赏:

 


 


 



 。。。。。。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聋人摄影家 黄建华 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