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郝明义
作者:郝明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4-1
纸书价:23.80元
内容导读
《故事》是一本以回忆为主题的随笔集,作者郝明义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诉说着自己的成长,重点讲述了他在韩国念中学时期从池老师身上所学到的人生课题,回顾了池老师的过去,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故事。《故事》写出了人生未知,时间悠悠的气息,读后会让人有感而发,对曾经在自己生命里造成影响的人给与感谢。
作者简介
郝明义,1956 年生于韩国。1978 年台湾大学商学系国际贸易组毕业,次年开始进入出版业工作。历任长桥出版社、《2001》月刊、《生产力》月刊、《时报新闻周刊》特约翻译、编辑、主编、总编辑等职。1988年任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1996 年离任。同年秋,创立大块文化。1997 年初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1999 年底离任。2001 年创立“网络与书”网站。现任大块文化董事长与“网络与书”网站发行人。著有《工作DNA》《他们说》等。
他应该算作一个传奇的人。他在一岁时得了小儿麻痹,从此双腿失去了站立能力。在父母细心的呵护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成了“坐在轮椅上的台湾出版领潮人”,成为台湾文化“教父”。他是最早将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卡尔维诺等大师级作家的文学作品引进台湾的人,他是最早把几米、蔡志忠、朱德庸等画家推介到大陆的人,他操作的《EQ》一书销售70 多万册、《脑筋急转弯》系列销售600 万册,但是在他自己的回忆性随笔集《故事》中,他却将自己还原成了一个最平凡的人。
章节试读
一九八九年,有家杂志来访问我,谈生命里影响深刻的女性。
除了我的母亲,我想着,心头浮现了一个人影,于是大致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
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
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辗转大江南北。
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
我和她真正学到的,却是另外两件事。
我学的第一件事情,在一堂“周会”课上。
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堂,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们在练习开会的议程。我提了一个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我也不投了,撤销这个提案。
池老师站在教室最后一排。我没看到她的人,但听到她说话的声音:“郝明义,你不能说就这样算了。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我面红耳赤地举手投了自己一票,全班唯一的一票。
到底提了什么案,同学那么不捧场,已经毫无记忆。但那一堂课,对我影响深远。不论是日后求学,还是出来社会工作,每当我兴起什么别人认为荒唐的念头,或是没法接受的构想时,总会有个声音提醒我:“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读者评价
《故事》的字里行间,能够看出郝明义生长的环境,那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因为这些爱,郝明义始终都没有将自己当作残疾人,在他看来,“人,各有不便。下肢不便而要拄拐杖的人,和视力不好要戴眼镜的人,并没有不同”,“‘残障’应该是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因此,他没有自卑,没有怯懦,也是因此,他才能够成为传奇的台湾文化教父。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是那些平凡的小事:池老师在周会课上让“我”给“我”自己提出的没有人赞成的提案投一票,因为那是“我”自己的提案;另一位老师侯老师让我每天写一篇作文;刘校长唯一一次代课强迫腿脚不便的“我”走上讲台发言;母亲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我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同学以扶“我”上厕所的名义逃课……看似琐碎,看似不经意,但是滴水穿石,最后才有晶莹剔透的美丽。
看这本书的时候,为这些点滴小事感动的同时,我心中有一种隐隐的冲动,想回顾自己的故事。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但很多事情可能太过细微,有些时候我们又有几分迟钝,所以,蕴含在这些点滴小事中的意义,也许要到多年之后才会显露。时间之于记忆和感情,是一种破坏,也是一种重建。它让我们忘掉很多,也让我们重新领悟很多。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我们便会明白那些小故事烙印在生命中的印记。面对迟来的领悟,我们或庆幸一切都还来得及,或扼腕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有此认识。岁月悠悠,而人生无常,但时间总会为迟钝的我们,一点点开启我们能力所不及的思虑,解开人生的秘密,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相遇,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隐藏着对我们的祝福。
中国聋人网会员评价
郝明义说:“心里面有一个自己佩服的人,可以鼓励你去做一些向他看齐的事。心里面有一个自己不以为然的人,可以提醒你不要做一些跟他一般的事。所以看到自己佩服的人做了什么事要记住,看到自己不以为然的人做了什么事也要记住。”而这个住在自己心中的人,却不拘是何人,可以是留名青史的历史风云人物,可以是呼风唤雨的当今热门人们。而最重要的,最大量的,可能还是每日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就如《故事》中写的父亲母亲、童年玩伴、老师同学。因为就是这些人,用一些最平凡的小事,一点一滴雕琢着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界的观念。
责任编辑:T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