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多举措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在海南省海口市210万常住人口中,有8.98万残疾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工作竞争能力受限,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较社会平均水平低。为了改善残疾群众的就业及生活困境,近年来,海口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助,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铺设平台 增加残疾人就业渠道
10月21日上午11点,海甸岛刘一手火锅店里,十几名服务员正在安静地做着午餐准备,他们不时用手语交谈着。这些服务员中的一部分是聋人,今年4月,通过市残联的统一培训,52名聋人走上了餐饮服务行业。
“您可以用桌上的心形服务牌告诉服务员您的需要。”服务员周安娜比划着告诉记者,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虽然不能和顾客交谈,但是她总是认真观察顾客们的需要。同时,顾客对这里的服务员们也非常有耐心,即使有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回应顾客的需要,大家也非常善意的选择包容。
将残疾人引进餐饮行业只是海口市近年来拓宽残疾人就业的其中一项举措,为帮更多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海口广泛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开拓残疾人“专岗”。 2011年至2013年,利用市人才市场举办了6场次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组织全市135家企业单位进行招聘,提供了380个工作岗位,1200名农村残疾人参加招聘会,260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实现就业,就业的岗位包括财会、仓管、文员、电工、电焊、汽配、卫生、安保、餐饮服务、家政,印刷、医药等。此外,椰树集团、英利能源公司、淘宝网、重庆刘一手火锅、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等爱心单位也纷纷为海口残疾人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同时,海口对肓人按摩、车辆维修、服装制作、家电维修、电工电焊、计算机应用、美容美发等项目相继组织了技能培训,2011至2013年,我市共有270名农村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在镇、村二级残联从事专职委员工作,这些措施都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资金扶持 鼓励残疾人创业致富
演丰镇苏民村的梁振武今年40岁了,他两岁时右手被蛇咬伤导致肢体残疾,多年来一直靠着为村民挖井为生,一家四口生活艰难。“我很想学点养猪、种植的技术,像别人一样有自己的产业,可哪有钱呀!”梁振武没有想到,他的愿望在2012年变成了现实。
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省残联当年首次给予他3万元资金,扶持其开办养猪场。梁振武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勤劳肯干,每年出栏的猪达到300多头,有了利润,他不断扩大规模,又种了10多亩槟榔,每年纯利润超过10多万元,生活开始走向小康。今年台风中,梁振武的猪场和槟榔树都受了灾,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省、市、区残联先后扶持他7万元。21日,梁振武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刚刚卖了200多头猪,现在正打算改善一下猪场环境,接下来还要多样两个品种的种猪。
近3年来,全省像梁振武一样获得创业扶持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共有1400户,另有800户城镇残疾人也实现了个体就业。同时,海口至2013年底,已建成5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3年来投入资金230万元,安排和辐射带动300人(户)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发展生产,实现就业。此外,海口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残疾人就业、生活、补贴、教育等政策、措施、方案,为残疾群众脱贫提供有效的保障。
住房社保 不让残疾家庭因残致贫
家住演丰镇演东村的符红仔今年33岁,大约20年前因发烧导致精神失常,经常无故吼叫、摔东西,为了不给他人带来伤害,其家人长期把他关在家中。由于符红仔没有劳动能力,他的病给几乎拖垮了这个以务农为生的家庭。
“原来是瓦房,屋顶一直都是漏的,常年潮湿,发霉,有时候屋子里的水都能漫到小腿。”符红仔的亲戚蔡运雄说,2011年,政府对他家进行了危房改造,总共补贴了5万元,所以才有了现在这栋整洁的两层小砖房。残联的专职委员每个月都会送665元的生活补助给符红仔,基本上够他的生活费。另外还有每年700元的药物维持治疗和4000元的住院康复治疗补贴,年节期间的慰问,这两年日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从2011年起,海口已为50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为18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无障碍改造,直接受益残疾人达1000多人。同时,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至2013年底,我市共有7301名农村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每人每月享受360元低保补助。将农村残疾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对农村一、二级残疾人、低保残疾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缴费个人实行全免,轻度残疾人实行费用减半。重度残疾人、低保残疾人住院看病实行零起付制度和重残和低保农村残疾人看病实行100%报销制度。自2013年1月起,按305元/人/月的标准,对全市一级视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实行补助,是全省实施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最高的城市。
另外,海口市还通过“阳光助学工程”、残疾人康复、“党员扶残温暖同行”等一些列活动,让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