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  
  • 浏览次数: 1670
  •  
  • 发表时间:2013-11-01
  • 来源:网络
  • 字体大小:[ ]

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孟繁玲
  中州大学聋人高等教育创办于2001年,是中西部地区最早开办聋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学院于2004年在全国首创了手语翻译专业,填补了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的一项空白。在本次“2013特殊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孟繁玲院长就手语翻译专业的发展和聋生就业问题发表了精彩讲话,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首创手语翻译专业  拓宽聋生专业选择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首创手语翻译专业,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这次会议上,孟繁玲院长为参会代表们详细介绍了中州大学手语翻译专业的创办历程,以及她的办学心得、体会,为各院校发展特教事业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中州大学的特殊教育以聋教育为主,没有手语翻译,可以说寸步难行。教师没有聋教育的基础,自然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当时,中国聋人留美博士杨军辉,在全国政协报上发表了一篇呼吁,建议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学校创办手语翻译专业。孟院长感觉这个提议很好,而且中州大学特教学院也符合开设这个专业的条件,具备大量的聋生。
  2003年孟院长在长春开会,把想创办手语翻译专业的想法告诉了北京师范大学朴永馨教授。“应该有,美国都有,我们也应该有。“朴教授的这句话给了孟院长很大的鼓舞。隔了一段时间又去南京开会,孟院长又和张宁生教授进行了沟通,张教授当即表示,如果手语翻译专业创办了,他就退休并加入其中。有了这两位专家的支持,回到学校后,孟院长立即召开了论证会。论证会上,孟院长以”手语翻译专业的开办是为了创造聋人沟通的无障碍环境“为主题,介绍了开办手语翻译专业的重要性。当时,听完孟院长的发言,在座的全省的专家们没人表态,最后有一位老教授站起来说:”我代表在座的诸位说,孟老师说的这个事情,我们都不清楚。但正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你说的这件事就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河南省应该支持你把这件事做起来。“中州大学的校长也表示全力支持,他说:”一般情况下孟老师提议做的都是好事,就这么办。“手语翻译专业创办后,通过聋人群体间的快速传播,很快,美国的、英国的,全世界的聋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在中国创办了手语翻译专业。
  专业创办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温暖。一位荷兰大学的教授主动提出要帮助特教学院申请一个欧盟项目的亚援项目,来帮助中州大学发展手语翻译专业。这些年来,朴教授和张教授一直关注着这个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手语翻译专业逐渐发展起来。
  “现在看来,手语翻译在聋教育中还是不可或缺的,“孟院长在发言中提到,”各种技术在发展,但手语终归还是聋人沟通最方便、最喜欢的方式。“
  正是在手语翻译专业的支持下,中州大学在全国范围内为聋生开设了十个专业,算是最多的。最初的时候,孟院长每每收到聋人的反馈信息,都提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正常人有十几个专业,而聋人可选择的只有两个。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11年,孟院长到教育部做特教二期规划,当时也正是朴教授给予她很多信息和支持。规划过程中,教育部也认为聋教育专业太少,也在论证这个问题。在这种条件下,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又开辟了一些专业,除了特殊教育,还有九个专业,总共十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为聋人就业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因为专业的不断拓展,也得到了聋人朋友的高度赞扬。
  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比如,绥化学院也在做聋教育,投入和力度都是最大的。每个学期,绥化学院都要挑出若干教师,去美国、德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接受聋人沟通方法的培养和培训。上个学期,其中的十位老师在中州大学接受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手语培训,这也是中州大学手语培训中心第一次为本科院校做培训。这批学员很优秀,培训结束都拿到了手语五级、四级证书,以及课堂教学的合格证,水平很高。这些教师回到学校可以直接走进课堂,不需要手语翻译。
  优化课程结构 促进聋生就业
  就业是特殊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本次“2013特殊教育学术研讨会“各参会代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国内规模较大、专业最多的特殊教育院校,孟繁玲院长也为大家介绍了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孟院长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就业难是聋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突出问题。聋人大学生是聋人群体中的优秀代表,这个群体的就业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聋人群体的接纳程度,以及高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质量、教学效益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孟院长认为,当前聋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八类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沟通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聋人对社会、社会对聋人的认识不足、家长对聋生就业的信心不足;职业经验缺乏、高校专业设置过少、课程结构有待完善;"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同时存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优化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增加聋生走进社会的机会,让社会接纳聋人。
  在优化课程结构方面,中州大学主要从四个方向做出了改进。首先,科学设置专业,拓展聋生的就业领域。以就业市场变化为导向,结合聋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聋生发展的专业领域,在满足不同学生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拓展聋生就业领域,为促进聋人群体发展作出努力。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聋生的就业环境。针对传统教学中,聋生社会认识不足和职业经验不够的情况,中州大学特教学院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密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中企业参与,企业中学生参与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三,积极培养手语翻译人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培养手语翻译人才,为聋生创业和集体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密切联系聋生家长,帮助聋生就业。家长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帮助社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与社会沟通,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聋生就业开拓渠道。中州大学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既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又可以保证聋生心理的健康向上。
  在增加聋生走进社会的机会、让社会接纳聋人方面,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解决一些基础准备工作。针对聋生沟通能力的问题,开设“手语与沟通“、”聋人阅读与写作“课程;针对聋生对社会认识的不足,设置课程“聋人与社会”;而针对社会对聋人认识的不足,中州大学增加了艺术实践课程。通过产学合作,把聋生优秀的内涵展示给社会,加深社会对聋人大学生的了解。
  2012年10月,中州大学聋人大学生集体舞蹈“手舞四季”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演出,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效果。一位记者深情地说:“这群聋人大学生在舞台上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彻底颠覆了世人对他们的看法。“
  收获颇丰 继续求索
  “这次会议开得不错,我收获不小,”被记者问及参会感受时,孟院长说道。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齐聚一堂,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做了认真的研讨。天津理工大学韩副院长给大家介绍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绥化学院的徐教授讲解了听障人士沟通的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基层教育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相互交流办学的理念、方法、取得的成绩,以及各自的困惑。到会的老专家朴教授也为大家做了重要的指导,参会代表都受益匪浅。
  对于会议设置的有关聋教育的议题,孟院长表示,通过议题的讨论,会对学院的办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聆听了天津理工大学的全纳教育讲解,给不同的聋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是一种很大的启发;听徐景俊老师介绍新的沟通技术,也会促使学院教师进行探讨,如果能够对聋生的沟通有所帮助,那么就会寻找一个有效的途径,促进聋人沟通无障碍的发展,在聋人大学生就业方面,也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探究,争取让更多聋人大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就业。
版权声明:中国聋人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非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帮助听障网友了解资讯之用,若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关键字: 中州大学 特殊教育